色彩一直是表达的重要途径之一。最近也正逢我社新书《中国美色》推广,记几则有关颜色的小故事
本文是史军老师的《植物学家的锅略大于银河系》一书的读后随笔,记录一些属于吃货的,干货
从名词意义上看,东南亚似乎是从属于亚洲的次一级的区域,但如果我们翻开世界的地图,就会发现,东南亚地区,东西连接印度洋和太平洋,南北连接亚洲大陆和大洋洲大陆,其实是当之无愧的东方地中海,也是名副其实的连接两洲两洋的世界十字路口!
即使到今天,马来半岛和马来群岛上的国家的国境线也是犬牙差互,它们的历史,更多的是以某一个区域为脉络叙述,而很难以国家为脉络
因为最近在读泰国史,其中难免涉及到各种东南亚国家历史上的称谓,总希望将其与中国史书中所提及的称谓相对应上,于是做了这篇整理
小时候很羡慕一种人,多是老者或智者,他们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抬头望一眼天空,就能知道几时刮风,几时下雨,甚至四时播种、诸事吉凶,尽在掌握,甚是了得
后来长大了,知道前推五百年,后推五百年,多智而近妖是不现实的。但是,如果说通过观察天象的细微变化,而判断阴晴云雨的趋势,确是可以做到的。于是,就买了这本书,有了这个笔记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英雄五霸闹春秋,顷刻兴亡过手。 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播种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
已不记得是在哪里第一次听到这首定场诗的了,但当真正的读过春秋的历史之后,只觉得句子中的一个「闹」字竟用的是如此贴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