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日报推了一篇讲天文学小知识的文章:非专业人士也该了解的 88 条天文学常识,十分有意思,顺便扩展搜索了一下其中的内容,整理两篇,此其一
阳历主要依赖于对太阳的观察,分为回归阳历和恒星阳历
回归阳历,以地球上所呈现的太阳直射点的周期性比变化为基准,一年=365.2422日
恒星阳历,以太阳在天球上的位置周期性变化为基准(对应地球绕太阳公转轨道位置),一年=365.25636日
恒星年是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由于地球自转轴的进动现象,导致太阳直射点每年在赤道和南北回归线的位置并不固定,所以回归年并不准确,与恒星年存在一定时间差,称为“岁差”,约20分钟左右
我们常称的公历是一种回归阳历(格里历),其他回归阳历还包括儒略历、巴哈伊历、伊朗历等
由于阳历的一年不是“日”的整数倍,大部分阳历都规定一年为365天,通过“置闰”的方式,在指定的位置加入一天,称为“闰年”,来调整与回归年的误差
阳历与月相无关,阳历中的月份取决于人为划分,如儒略历的12个月、巴哈伊历的19个月、科普特历的13个月等
阴历,指主要按月亮的月相周期来安排的历法。它的一年有12个朔望月,约354或355日。主要根据月亮绕地球运行一周时间为一个月(29.5306天),由于其不是整数,故规定大月30日,小月29日来进行拟合
纯粹的阴历包括希拉历和伊斯兰历,而中国、越南以及朝鲜半岛中被人们称为阴历(农历)的夏历其实是一种阴阳历
阴历保证了月的时间与月相的周期的一致性,不考虑年的长度,比如伊斯兰历规定12个月为一年,一年只有354天8小时48分
有些历法既参考了月相的变化而规定了月,又参考了太阳的周期而规定了年,规定一年有12个朔望月,并每过若干年设置一个闰月,保持年的平均值大约与回归年相当,称为阴阳历
我们最熟悉的阴阳历是我国的农历(夏历),其通过观测月亮,来确定朔望(定朔),即月,通过观测太阳,来确定24节气(定气),即年。这两部分的结合,是依照某些节气必须在相应的固定月份,不满足就闰月以求满足。这样做到年合四季、月合圆缺,达成阴阳和谐
很少被提及的是,夏历内含一个纯阳历:干支纪月采用了完全由二十四节气确定月份的历法(每两个节气一个月份),即完全由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确定年和月的历法,是一个纯粹的阳历。此阳历并未被广泛使用,主要用于生辰八字的推算
阴阳历被广泛采用,包括希伯来历、佛历、印度历、库德历、日本和历、和藏历等,阴阳历中的阳历既可以采用回归阳历,又可以采用恒星阳历
现在通用的公历(格里历)中也有阴阳历的部分,如复活节计算表册
阴阳历中的“闰年“是为了拟合月的周期和年的周期之间的误差而设置的,采用设置“闰月”的方式来实现,规律一般为19年7闰,与阳历中的闰年并不相同
春节会在公历1月21日到2月20日之间变动,永远也碰不上元旦
相比月相的变化,太阳的周期性变化对我们的影响更加明显。其中最显著的影响,就是季节的交替(尤其对于温带地区来说)
在回归阳历中,我们对季节更加敏感,因为回归阳历本就是以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的周期性运动为依据的,其中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时,北半球日照时间最长,被称为夏至,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时,北半球日照时间最短,被称为冬至,太阳直射赤道时,昼夜时间均分,被称为春分和秋分
温带地区的季节可以划分为四季(从古至今,大部分有影响力的国家都在温带地区),即春夏秋冬
在不同历法中也有对季节的不同划分,如南亚地区使用的一些历法中,将一年划分为六个季节:春季、夏季、季风季、秋季、冬季、露季,如印度历
即使在同为四季的划分中,划分方法也不尽相同,欧美通常以二分二至来划分四季,即春分、秋分、夏至、冬至,也即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上的四个标志时间,中国传统以四立来划分四季,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整体上,相对于日月年来说,季节的概念更依赖于人为的划分,现代科学中也有根据温度划分季节的观点:连续五日气温在22°C以上认为进入夏季,连续五日气温在10°C以下认为进入冬季。在这种标准上全球不同地区的季节并不同步,有很多全年皆夏或全年皆冬的地方
我们现在通用的公历(格里历)由儒略历发展而来,是一种阳历,即其中的月份是人为划分的,并且月份有大小月之分,大月31天,小月30天,2月28天
至于为什么这么划分,则有一则古老的故事在里面:(故事来源:www.scipark.net)
公元前46年,伟大的儒略.凯撒(Gaius Julius Caesar)率军占领了罗马,集大权于一身并实行独裁统治,他制定并颁布了《儒略历》(儒略即是来自他的中间名Juliu的音译)。儒略历的规则是四年一闰,一个大月接着一个小月,奇数月份为大月,有31天,偶数月份为小月,有30天,但是如果严格依照这个规则的话,一个平年就有366天,显然还需要从某个月份中拿掉一天。该选择哪个月份呢?在古罗马时期,二月是斋戒月,人们不仅要斋戒,还要宰杀牲畜供奉神灵,显然这个月的日子比较难熬,所以大家肯定会喜闻乐见让二月只有29天(平年)或30天(闰年)。英语中的二月(February)来源于古罗马时代被供奉的神灵名字Februus。为了拍好这位权高位重独裁者的马屁,元老院一致通过以下决议:把凯撒出生的月份七月用凯撒的中间名Juliu(儒略)来命名,英语就是July。
这个好大喜功的头可真没有开好,公元前44年,恺撒遭元老院成员暗杀身亡。随后屋大维打败安东尼开创了罗马帝国,统治罗马帝国长达43年,因为是第一位罗马帝国开国皇帝,屋大维被世人尊称为奥古斯都(拉丁语 Augustus,意为“神圣的”),他于公元14年8月去世。接着,元老院决定将他去世的月份8月改成“奥古斯都”月,这也是欧洲语言中8月的来源,英语则是August。既然“凯撒月”是大月,那么“屋大维月”也不能是小月,这些成天整事的元老院当真修改了儒略历的格式,把八月也改成了大月,紧跟着九月变成了小月,后面的月份也跟着发生变化。因为一年本来只有6个大月的,奥古斯都月变成大月后,就生生多出来一个大月,进而全年就会多出一天。
那么从哪里再去冲抵这一天呢?聪明的你一定想到了,那就是继续压榨那倒霉的二月呗。自此,7月、8月接连是大月,并且2月就只有28天(平年)或29天(闰年)了,这个历法沿用至今
和季节一样,星期是另一种人为规定的时间概念。不过星期依然与天文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其起源于对太阳系五大行星和日月的崇拜
星期最早来自于苏美尔。苏美尔人建立神塔对神进行礼拜,他们认为有七位星神轮流“值勤”,分别是:太阳神(星期日)、月亮神(星期一)、火星神(星期二)、水星神(星期三)、木星神(星期四)、金星神(星期五)、土星神(星期六),于是建立了七天一星期的制度
苏美尔以后,星期制被古巴比伦人继承,他们把1个月分为4周,每周有7天,即1个星期。到了罗马帝国时期,星期制成为了“国际标准”
古犹太人受到两河流域文明影响,也接受了星期制。后来,星期的概念随犹太宗教衍生出来的基督教传播到欧洲,其中就包括了广为人知的圣经中主用七天创造了世界的故事
基督教崛起后,将星期六改为“安息日(dies Sabbati)”,星期日改为“主的日(dies Dominica)“
非专业人士也该了解的 88 条天文学常识
春节能够遇上元旦吗?
月亮代表谁的心?
星期是如何起源的?
阳历,wiki
阴历,wiki
公历,wiki
印度国定历,wiki
恒星年,wiki
回归年,wiki
阴阳历,wiki
复活节计算表册,wiki
伊斯兰历,wiki
岁差,wiki
季节,wiki
近点年,wiki
儒略历,wiki
星期,w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