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之路:十七年,五万里,百四十国
最近看完了金铁木导演的著名纪录片《玄奘之路》,然后去读了《三藏法师传》和《大唐西域记》,觉得玄奘几乎诠释了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人生:
在少年时代便进入自己所热爱的领域,终身不废
公元609年,10岁的玄奘随兄长来到洛阳,踏入佛门
公元612年,隋帝国选拔僧人,13岁的玄奘被破格剃度,正式成为一名僧人在青年时代上下求索,再次明确自己对自己所从事领域的热爱,立志在其中有所建树
公元618年,唐代隋而起,战乱中玄奘南下游学,七年的时间中,不断求索,声名鹊起
学有所成后游历诸国,经历不同文化的洗礼,扩展自己的视野,传播并完善自己的学识
公元627年,28岁的玄奘西行求法,并许下誓言“若不抵达印度,绝不东归一步”
公元627年,玄奘进入西域高昌国,在高昌国讲经说法,并与高昌国王结为兄弟
公元628年,玄奘进入中亚碎叶城,拜见草原霸主西突厥国国王,取得了国王对西行事业的支持
公元628年,玄奘来到信奉拜火教的飒秣建国,危难之中,玄奘通过一夜的交谈改变了国王的信仰,使其支持佛教
公元628年,玄奘南下,越过铁门关,进入大月支人建立的著名佛国,贵霜王朝境内,沿途讲经说法,拜会寺庙
公元631年,玄奘进入印度腹地,传说中的天竺,这里有众多的佛教圣迹,玄奘开始了马不停蹄的朝圣之旅
公元631年,玄奘来到威名显赫的戒日王朝境内那烂陀寺,玄奘在这里学习佛法,后来获得了戒日王的极大推崇
公元636年,玄奘离开那烂陀游历印度诸国,凡70余国,在《大唐西域记》中甚至包含了僧伽罗国 (今斯里兰卡)、拂懔国(古拜占庭帝国,今伊朗)、波剌斯国(古波斯,今巴基斯坦)的相关记载,其游历之广,可想而知通过自己的学习与游历,最终实现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所建树
公元641年,玄奘作为主讲人参加了戒日王举办的“无遮大会”,历时70余天,没有人敢提出质疑和挑战,玄奘在佛教的发源地赢得了“大乘天”和“解脱天”两个称号,受到极大尊崇
我一直以为,如能实现上面这看似简单,实则并不容易的四点,即使经历、建树、名望远不如玄奘所达到的程度,也足以称之为无惧无悔的人生了。而玄奘,之于这四点,无疑是交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之后,不负所学,建立起真正属于自己的事业,甚至对自己所在的专业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
公元644年,玄奘回到长安,获得了唐太宗的支持,开始了自己的佛经翻译事业
公元648年,玄奘在玉华宫觐见了唐太宗,唐太宗为新译成的《瑜伽师地论》作序,并宣布在长安各地剃度僧人。在玄奘的努力下,佛教开始在大唐复苏
公元649年,玄奘上书唐高宗,在慈恩寺建造大雁塔,用以贮藏佛经。虽几经战乱,几经改建,大雁塔存续至今
公元664年,翻译完成《大般若经》之后,玄奘放下手中的笔,结束了其十九年的译经事业。自此,玄奘共翻译经文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为中土一切译师之最
由于玄奘超越前人的学识和见解,其对经文的阐释开创了汉传佛教法相唯识宗,影响极其深远,其中的唯识因明学更是影响了佛学以外的诸多领域最后,不仅在自己所学的领域登峰造极,同时通情达理,博学厚德,获得了超越自己所在领域的影响力,受到大家的尊敬
公元646年,玄奘完成《大唐西域记》的撰写,记录了大唐以西139个国家的风土人情,其对地理和文化的描写超越常人,影响深远,为后世所推崇
公元648年,太子李治为母亲祈福修建大慈恩寺,太宗皇帝以仅次于国家庆典的礼仪迎接玄奘成为住持。自从玄奘归国之后,不断周旋于皇室与寺庙之间,通情达理,博学厚德,受到了包括皇家在内的所有人的尊敬与推崇
公元664年,玄奘圆寂,唐高宗悲不自胜,为之举哀罢朝,悲叹:“朕失国宝矣”,足见玄奘的影响力
后面这两条往往非常人所能达到,能达到后面这两条者,往往就能称得上一句“大师”了。玄奘,无疑就是这样一个大师:在佛学领域,玄奘的成就登峰造极,空前绝后,在世俗领域,玄奘也影响深远,无论当时后世,都备受尊崇
玄奘璀璨夺目的一生之中,最富传奇色彩的,也恰恰是离我们最近的一段经历,则是其十七年的西行求法之旅。纪录片《玄奘之路》的开头写到:“大漠雪山,命悬一线;丛林盗匪,九死一生”,这既表明了这段旅程的艰辛,也体现了这段旅程的丰富。无论是地理探险,还是文化游历,这段旅程,都堪称传奇
循迹故址,追忆荣光。路线图参见「旅迹-玄奘之路」
「全部」 「求法」 「遗迹」 「佛光」 「备注」 「西游记」
陇西、凉州莫知适从,乃誓游西方以问所惑
「求法」 公元625年,由于佛法混乱而感到迷茫的玄奘从印度僧人波颇那里获得了来自印度的消息,深深感受到了佛学发源地的魅力,于是玄奘集结僧侣,上书朝廷,希望西行印度,求取经书。可惜当时唐朝刚刚建立,外患还没有解决,整个唐朝实行禁边政策,禁止国民出境
公元627年,长安发生霜灾,28岁的玄奘在饥荒逃难人群中离开了长安,只身实施他西行求法的计划,一个月之后,玄奘到达了河西走廊的门户,凉州(大唐初年在突厥和土蕃的夹击之下),玄奘在这里又停留了一个多月,一边讲经,一边等待机会
但是在凉州讲经的过程中,玄奘曾流露出西行的意图,被人告发,于是凉州都督勒令玄奘返回长安。危急之下,玄奘在两个凉州当地僧人的帮助下,逃出凉州,昼伏夜出,来到了大唐的边境,瓜洲
「遗迹」
陇西:治所在今天水市武山县与定西市陇西县附近,是唐朝皇族李氏的源头
凉州:今甘肃武威,唐朝时和西都会,佛寺众多,今存武威大云寺、武威海藏寺
瓜洲贫道为求大法,发趣西方,若不至婆罗门国,终不东归。纵死中途,非所悔也
「求法」 当时的瓜洲城池已经废弃,仅有驻扎的守边将士,残垣断壁,铁马金戈。偷渡还没有开始,公文却已经追上,玄奘遇到了来抓捕他的地方官员李昌,走运的是,李昌是一名虔诚的佛教徒,在玄奘面前撕毁了通牒文书,但是玄奘务必要及早动身了
「西游记」这时,无路可走的玄奘来到瓜洲城东一公里处的塔尔寺礼拜佛祖,祈求转机。转机就在这时出现了,一个名叫石磐陀的胡人希望接受玄奘的摩顶受戒,这是玄奘的第一个徒弟(传说是《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原型),作为一个常年在丝绸之路行走的商人,石磐陀愿意帮助玄奘偷渡出境
第二天,石磐陀和一位老年胡人为玄奘带来了一匹枣红马。老年胡人对玄奘讲述了西途的险恶,并劝阻他不要西行。这时玄奘说了一句让人泪流满面的话:“贫道为求大法,发趣西方,若不至婆罗门国,终不东归。纵死中途,非所悔也”(当时佛教僧人也是自称贫道,之后,贫道逐渐成为道士称呼的专利)
可惜刚刚绕过了玉门关,石磐陀就后悔了。要想渡过大漠,必须要到玉门关外的五座烽火台下取水,风险很大,石磐陀害怕一旦玄奘被捕,自己将受到牵连。石磐陀想杀掉玄奘。在玄奘发誓绝不告发的情况下,石磐陀离开了,玄奘独自穿越玉门关外五座烽火台
石磐陀担心的事情确实发生了,才到第一座烽火台,玄奘就被发现了,但是命运之神再一次眷顾了玄奘,这座烽火台的守将也是一个佛教徒,他给予了玄奘足够的水喝干粮,并告诉玄奘直接去第四座烽火台,那里的人也信佛,于是玄奘在第四烽短暂停留之后,绕过第五烽,直接进入了大漠,终于离开了大唐边境
「遗迹」 瓜洲为当时的大唐门户,今在甘肃瓜洲附近,现存古城遗址、唐代烽火台遗址(白墩子遗址,唐代玉门关外五烽之一)、破城子遗址(传说中的大唐玉门关,瓜洲城北50里),塔尔寺遗址(瓜洲城东一公里)、东千佛洞(绘制于西夏初年,发现了最早的玄奘取经壁画)
莫贺延碛长八百余里,古曰沙河,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
「求法」 出玉门关,横亘在玄奘面前的就是荒无人烟的莫贺延碛,绵延八百里,在这个沙漠之中,玄奘迎来了西行之路的第一次生死考验:第四座烽火台的守官曾告诉玄奘离此地西去百里有一野马泉。然而,在走出百里后,玄奘迷失了道路,也没有找到野马泉。玄奘取水准备喝的时候,由于皮囊沉重,失手掉在地上,那准备跋涉千里的救命水,一下子流光了。玄奘陷入了绝境
没有饮水,前行绝无希望,绝望中的玄奘开始向东返回,准备回到第四座烽火台处。走出十余里之后,玄奘突然想起了自己的誓言:“若不抵达印度,绝不东归一步”,至此,停下了东归的脚步,旋转缰绳,继续朝西挺近
《三藏法师传》中记载了这段可能是玄奘西行之路中最艰险的一段旅程:“四顾茫然,人鸟俱绝。夜则妖魑举火,烂若繁星,昼则惊风拥沙,散如时雨”,但是此时玄奘的内心已经没有了犹豫,心无所惧,向死而生
最后,是老年胡人带来的那匹枣红马救了玄奘,这匹识途老马带领昏迷中的玄奘找到了沙漠中的一处水源。玄奘在这里休整二日,最终走出了八百里流沙,进入西域
「遗迹」「西游记」
莫贺延碛,今哈顺沙漠,是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东南与甘肃省交界一带的戈壁沙漠。《三藏法师传》记载:“莫贺延碛,长八百余里,古曰沙河,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小说《西游记》中的流沙河即来源于此
星星峡,今新疆星星峡镇,在唐朝,出莫贺延碛,过星星峽便算正式进入了西域地界
伊吾西域第一城
「求法」 进入西域之后的第一个国家,叫伊吾。在这里玄奘遇到的第一个人竟然是汉人:玄奘在一座寺庙停留,寺庙里有三个汉僧,连带子都来不及系好,赤着脚跑了出来迎接玄奘,并抱住玄奘痛哭,哀号哽咽不止,过了一会才说:“岂期今日重见乡人!”,玄奘也对之饮泣
「遗迹」 伊吾,今新疆哈密附近,现存庙儿沟佛寺遗址,传说就是当年玄奘停留的寺庙。唐代丝绸之路分为北线、南线和中线,如果从瓜洲南下敦煌,再出阳关(汉代阳关的位置,非唐代),即丝绸之路南线。而北线和中线则是从瓜洲北上伊吾,再从伊吾分开,继续北上进入中亚草原,则是丝绸之路北线,而从伊吾向西,进入高昌国境,则是丝绸之路中线
玄奘本来希望从伊吾北上走丝绸之路北线的草原,但是高昌王国书希望玄奘能够到高昌国讲经,所以玄奘最终走的是丝绸之路中线
高昌法师既许为兄弟,则国家所畜,共师同有,何因谢也
「求法」 由于高昌王的邀请,玄奘从伊吾来到了高昌。到达高昌的白力城之后,天色已晚,玄奘准备停宿,但官吏们都说王城就在前面,玄奘换马继续前行。让玄奘没有想到的是,高昌国的整个王室,都在彻夜守候着玄奘的到来,高昌王和王后甚至亲自出宫迎接玄奘,高昌王麴文泰对玄奘表现了异乎寻常的尊重。他对玄奘这么说到:“弟子自辟师名,喜忘寝食。量准涂路,知师今夜必至,与妻子皆未眠,读经敬待”
高昌王希望玄奘能放弃西行的念头,留在高昌讲经说法:“自承法师名,身心欢喜,手舞足蹈,拟师至止,受弟子供养以终一身。令一国人皆为师弟子,望师讲授,僧徒虽少,亦有数千,并使执经充师听众。伏愿察纳微心,不以西游为念”。但是玄奘并没有答应:“此行不为供养而来,所悲本国法义未周,经教少阙,怀疑蕴惑,启访莫从,以是毕命西方,请未闻之旨”
几番劝不成之后,高昌王的挽留变成了威胁,《三藏法师传》记载了这段充满火药味的对话:王乃动色攘袂大言曰:“弟子有异涂处师,师安能自去。或定相留,或送师还国,请自思之,相顺犹胜。”法师报曰:“玄奘来者为乎大法,今逢为障,只可骨被王留,识神未必留也”
无法脱身,玄奘只好绝食以表明自己西行的决心,惊慌失措的高昌王室相继探望,一连四天,玄奘滴水未进,高昌王发现玄奘气息渐绝,作为虔诚的佛教徒,高昌王深感内疚和恐惧,最终不敢拂逆玄奘:“任法师西行,乞垂早食”
玄奘的修养和舍身求法的决心深深打动了高昌王,一个国王,一个僧人,在佛祖面前结为兄弟,玄奘答应从西域求法归来在高昌讲经三年,高昌王也承诺倾尽全力帮助玄奘西行
高昌王也确实是这么做的,之后的一个月里,高昌王举全国之力帮助玄奘西行:剃度弟子四人,制作法衣三十具,准备了足够来往西域二十年的盘缠,拨马三十匹,力役二十五名。又以国王的身份给西域二十四个国家准备国书和礼物,希望各国国王支持玄奘西行,最后,又派遣殿中侍御史欢信一路随从玄奘西行
高昌的倾国相助,也令玄奘十分感动,高昌王这样说道:“法师既许为兄弟,则国家所畜,共师同有,何因谢也”,令人动容
「遗迹」「西游记」 高昌,今新疆吐鲁番盆地。现存高昌故城遗址、交河故城遗址(世界上保留最完整的夯土城市)、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西域影响最大的佛教圣地之一)、火焰山(《西游记》中火焰山原型为此)、吐鲁番博物馆(粟特文书)
焉耆、龟兹西域诸国,鸠摩罗什故里
「求法」 离开高昌之后,经无半城、笃进城后,玄奘进入焉耆国。在焉耆国境内,玄奘先后路过阿师傅泉、银山(出产银矿的地方,盗贼横行)至王城,不过由于焉耆国和高昌国关系并不友好,不肯给玄奘马匹补给,玄奘在焉耆国王城停留一宿就离开了
离开了焉耆,一马平川,很快就进入了龟兹。这里曾养育了佛学大师鸠摩罗什,玄奘也在此得到了补给。玄奘在龟兹国与国师木叉麴多辨经,大获全胜。
「遗迹」
焉耆: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大唐西域记》中的阿耆尼国,《大唐西域记》从这个国家开始记载的
银山:今吐鲁番干沟,《大唐西域记》记载西域的银钱多出自这里,这里治安混乱,盗匪横行
龟兹:今新疆库车,《大唐西域记》中的屈支国,国境东有湖名“大龙池”,是唐代产宝马的地方,鸠摩罗什故里。《大唐西域记》曾记载这里有一个奇怪的风俗:龟兹人以扁平为美,孩子生下来,都要用木板夹裹脑袋,皇室也不例外
「佛光」 佛教很可能是最初由龟兹传入中国的,龟兹的佛教石窟也是中国佛教石窟中开凿最早的,包括六个主要石窟群:克孜尔石窟、库木吐拉石窟、森木塞姆石窟、克孜尔尕哈石窟、玛扎伯哈石窟、托乎拉克埃石窟
凌山冰雪所聚,积而为凌,春夏不解,凝冱汗漫,与云连属,仰之皑然,莫睹其际
「求法」 龟兹往西,就到了凌山,这里是昆仑山和天山的交汇处葱岭的北端。《三藏法师传》中如此描述:“冰雪所聚,积而为凌,春夏不解,凝冱汗漫,与云连属,仰之皑然,莫睹其际”
玄奘在凌山行走了整整七天,一行人因为冰饿而死的十有三四,牛马则更多。三十多人的队伍,将近一半葬身凌山,其中包括玄奘的两个弟子,永远的留在了那里
「遗迹」
姑墨:今新疆阿克苏,位于帕米尔高原北麓,唐时出此即是凌山
凌山:今天的帕米尔高原,古称葱岭
大清池周千四五百里,东西长,南北狭,望之淼然,无待激风而洪波数丈
「求法」 翻过凌山,就进入了中亚地界,凌山向西四百余里,玄奘来到了大清池。《三藏法师传》中如此描述:“周千四五百里,东西长,南北狭,望之淼然,无待激风而洪波数丈”,在这里,玄奘休整了一段时间,之后继续西行
「遗迹」 大清池:今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伊塞克湖
素叶城中亚大草原,西突厥王庭,李白故里
「求法」 公元628年,玄奘穿过大清池,在素叶城面见了西突厥的可汗(统叶户可汗)。西突厥与大唐交好(为了遏制共同的敌人东突厥,所谓远交近攻),又有高昌王的国书和礼物,突厥可汗热情的接待了玄奘,虽然不看好玄奘西行之举,但还是给予玄奘一定的支持:选取了一名通晓汉文及西域各国语言的年轻人跟随玄奘,写给西域各国通关国书,赐法衣一件,其余补给若干
出素叶城,西行四百余里,到达千泉,是突厥王避暑的地方,再西行,经达怛罗斯、恭御城、赭时国、窣堵利瑟那国,又进入大漠,只能望着地面上的白骨前行
「遗迹」
素叶城:更有名的名城是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托克马克市西南阿克·贝希姆遗址,唐代西突厥都城,李白出生地
千泉:今吉尔吉斯斯坦美尔凯附近
怛罗斯:今哈萨克斯坦塔拉兹市(旧称江布尔市),公元751年左右,这里曾爆发一场唐朝与黑衣大食进行中亚争夺的著名战役
赭时国: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附近,古时又称石国,传说中过很多石姓人的祖先出自这里
飒秣建国一夜之间改变国王信仰
「求法」 在大漠行走五百公里后,玄奘来到了中亚富有传奇色彩的城市:飒秣建国都城。这里的人不信佛法,寺庙荒废,在寺庙投宿,即受到当地人的驱赶
弘扬佛法,是玄奘义不容辞的责任,玄奘受到了国王的接见,仅仅用一夜的时间,改变了国王的信仰。玄奘的两个徒弟曾去寺庙礼拜,差点被当地狂热的拜火教徒烧死,国王听后大发雷霆,下令拘捕这些人,并驱逐出境。之后,国王放弃了拜火教,接受斋戒,佛法在这个国家重新兴起
「遗迹」
飒秣建国: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撒马尔罕壁画馆中记录了很多丝绸之路上唐装人物形象的壁画,现在的撒马尔罕崇是伊斯兰的学术中心,已经看不到佛教的遗踪了,有很多著名的修道院:比比哈努姆修道院、兀鲁伯经院等
十四世纪时,撒马尔罕时是著名的帖木儿帝国的都城,这里也是帖木儿陵墓的所在地。2001年时,拥有二千七百五十年历史的撒马尔罕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羯霜那国行程最西端,帖木儿故里
「求法」 离开飒秣建国后,玄奘来到一个叫羯霜那的小国。再行走三百多里,来到铁门关,这里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因为有专职人的护送,玄奘轻松地通过了这里
「遗迹」
羯霜那国:今乌兹别克斯坦沙赫里夏布茲,玄奘西行最西端的国家,帖木儿大帝的故乡,现存沙赫里夏布茲博物馆
铁门关:今乌兹别克斯坦铁尔梅兹城北10公里处山口,唐时从中亚进入南亚的门户,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传说亚历山大东征即通过铁门关进入中亚
呾蜜国、活国、梵衍那国南下,踏出一片姹紫嫣红
「求法」 度过铁门关,就进入了南亚的地界,第一个国家是呾蜜国,这里挨着中亚最大的内陆河阿姆河。渡河之后,就来到了活国,这里的统治者是统叶护可汗的长子呾度,而呾度的夫人就是高昌王的妹妹,所以玄奘对于这个国家倍感亲切
可惜玄奘还是晚到了一步,高昌王的妹妹不久前刚刚去世,只留下一个未成年的儿子。国王体弱多病,本想等身体好些后亲自送玄奘到印度,就留玄奘在这里住了些日子。呾度身体好转后,娶了一位年轻的妻子。呾度的另一个成年儿子和她私通,唆使她用药毒死了呾度,并篡夺了王位。成年儿子杀死了父亲,仍然娶后母为妻。国王死去,国家动荡不安,玄奘在此滞留了一个多月才离开
之后,玄奘放慢了脚步,翻过了大雪山,到达了梵衍那国,这里已经很接近印度,寺庙众多,每到一处,玄奘便参谒礼拜,辨经说法,多受赞誉
「遗迹」
呾蜜国:今乌兹别克斯坦铁尔梅兹,玄奘南下第一国,毗邻阿姆河(中亚最大的内陆河),现存古城遗址、法耶兹特佩佛寺遗址、卡拉特佩佛寺遗址(今天是军事禁区)、祖尔马特佛塔
活国:今阿富汗昆都茲附近
大雪山:今兴都库什山
梵衍那国:今阿富汗巴米扬、现存梵衍那石窟(也可以从喀布尔过去)
迦毕式国贵霜故地
「求法」 离开梵衍那国,玄奘来到了迦毕式国,这个国家境内有一座很大的寺庙,名为沙落迦,相传是汉天子的儿子在这里做人质时所建造的。玄奘边走边停,花费了半年时间,他一边讲经说法,一边礼拜圣迹
「遗迹」
迦毕式国:今阿富汗喀布尔附近,贝格拉姆村考古遗址,贝格拉姆即古都之墟的意思,这里是古贵霜帝国夏都的遗址
迦毕式平原三面环山,坐落在现今阿富汗全境景致最佳、古迹最丰的河谷上,今天,这肥沃的冲积平原上,麦田、玉米、芝麻园、胡桃林、桑树林,触目皆是
「佛光」 贝格拉姆村考古遗址出土许多不同于阿富汗境內各地的佛教艺术精品。其中最独特、著名的就是身上出火、显现大神变的《燃灯佛本生画浮雕像》,这种燃灯古佛的浮雕造像只在这里,才有出现
那竭国醯罗城礼拜佛顶骨,心诚见佛影
「求法」 跨过喀布尔河,玄奘来到了那竭国醯罗城,在这里,玄奘看到了传说中的佛顶骨。《大唐西域记》记载了玄奘所见佛顶骨的景象:“城有重阁,第二阁中有七宝小塔,如来顶骨在中。骨周一尺二寸,发孔分明,共色黄白,盛以宝函”。当地人传说佛顶骨可以占卜凶吉,玄奘入乡随俗,也尽兴了一次占卜,占卜的结果十分吉利,是一株菩提树:“师所得甚为希有,足表有菩提只分”
在那竭国的大山深处,有一个石窟,当地人传说石窟中能看到佛祖的影子。由于道路偏僻,加上盗贼横行,很少有人敢去那里。不过玄奘仍然带着两个徒弟来了。《三藏法师传》记载了这次传奇经历:“依言却立,至诚而百余拜一无所见”、“复百余拜,见东壁现如钵许大光,倏而还灭”、“如是更二百余拜,遂一窟大明,见如来影皎然在壁,如开云雾忽瞩金山,玅相熙融,神姿晃昱,瞻仰庆跃,不知所譬”
出醯罗城向东,喀布尔河和印度河汇聚在一起,玄奘从这里顺印度河南下,进入古印度地界,这里彻底告别了西突厥国的势力范围,突厥王的派来的守卫从这里返回草原,玄奘和他的两个徒弟继续南下,这时,距离玄奘离开长安,已整整一年
「遗迹」 那竭国醯罗城:今阿富汗贾拉拉巴德,传说中的佛顶骨城
「佛光」 佛教敬仰和崇拜舍利,是从佛祖释迦牟尼的舍利开始,佛祖火葬后,遗下有舍利一石六斗,其中有一块头顶骨、两块骨、四颗佛牙,还有中指指骨舍利和84000颗珠状真身舍利子。古印度的八位国王派使者到火葬地,要求分给佛舍利,经香姓婆罗门居中协商平分给八位国王。各国把分到的舍利带回国建塔安葬,并定期举行祭礼。香姓婆罗门及必波延那婆罗门,就各取了装舍利的瓶子和火葬燃余炭灰回去起塔供奉,正是所谓的“八王起八塔,金瓶及灰炭;如是阎浮提,始起于十塔”
阿育王时期,为弘扬佛法,发掘了“八王”舍利塔,只有一、二塔因坚固难破而未能开启。取出后的舍利重新分配装入八万四千个宝函,并造八万四千塔来安奉。随着各地建塔,舍利也流传到许多信仰佛教的地区
醯罗城的本意就是佛顶骨城,佛顶骨在佛教是至高无上的圣物。历史上有无数的高僧曾前往醯罗城瞻仰佛顶骨,包括著名僧人:东晋法显、南朝宋云和法勇、唐朝玄奘、新罗僧人慧超等
传说当年印度北部的佛顶骨在大唐龙朔元年,由当年出使西域的使臣王玄策带入中国。现今存世的佛陀舍利也基本存于中国境内,而最有名的佛顶骨舍利传说出土于南京大报恩寺,现存于南京牛首山佛顶宫
健陀罗、呾叉始罗最早的佛像诞生于此
「求法」 进入古印度之后,第一个国家是健陀逻国,当玄奘到达这里的时候,在这个曾经最著名的佛教圣地,佛法已经凋零,这里的人普遍信奉印度教。从健陀逻国开始,玄奘开始寻访印度诸国:呾叉始罗国、迦湿弥罗国、磔迦国、至那仆底国、秣菟罗等
《大唐西域记》里详细地描述了这里的诸多圣迹:“王城东北有置佛钵宝台”、“城外东南八九里有毕钵罗树,高百余尺,过去四佛并坐其下,现有四如来像”、“其侧又有窣堵波,是迦腻色迦王所造,高四百尺,基周一里半,高一百五十尺,其上起金刚相轮二十五层”、“大窣堵波西南百余步有白石像,高一丈八尺,北面立”
「遗迹」
健陀逻国:今巴基斯坦白沙瓦,现存白沙瓦博物馆、饶里安寺庙遗址、莫拉莫拉杜佛寺遗址,亚历山大东征至此,孔雀王朝在这里传播佛教,贵霜王朝也在这里达到鼎盛
呾叉始罗国:今巴基斯坦拉瓦尔品第附近,现存塔克希拉古城遗址,塔克希拉博物馆(早期佛像),靠近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
「佛光」
佛教并不提倡偶像崇拜,早佛陀涅槃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佛教徒是不造佛像的(所以产生了佛足印、菩提树等象征的崇拜),现在普遍认为,早期的佛像源自于公元一世纪贵霜帝国的首都:健陀罗
贵霜帝国深受希腊文化的影响希腊文化中繁荣的人像雕塑文化与佛教产生了融合,当时正是大乘佛教流行的时候。大乘佛教,就是在佛教徒对佛陀的无限敬仰与怀念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大家无比怀念的老师,自然有造像纪念的需求,所以这时候才有了佛教造像
迦湿弥罗天竺故里,第四次佛典结集之处
「求法」 离开健陀罗,东南行千余里,来到了迦湿弥罗。玄奘在这里投宿的一座寺庙叫做护瑟迦罗,当天夜里,这里的每一个僧人都做了一个梦:梦中有神人告诫大家,有课僧从东方来,希望到印度学习佛法,观礼圣迹,现在到达了这里,你们生活在人家羡慕的佛法圣地,怎么能不勤加学习,还敢怠倦睡眠呢!于是整个寺庙的僧人都被惊醒,诵读经文通宵达旦。第二天早上,玄奘到达了这座寺庙
迦湿弥罗是佛教历史上第四次佛典结集的地方:三十万颂佛典,莫不穷究其细节,探讨其深浅,后世学者都依赖于此。玄奘埋首于浩瀚的佛经当中,如饥似渴地学习,在迦湿弥罗整整停留了两年的时间
「遗迹」
迦湿弥罗国:今克什米尔地区斯利那加附近,佛教历史上第四次结集佛典的地方
磔迦国:今巴基斯坦旁遮普省锡亚尔科特,玄奘曾在此遭遇强盗,波罗奢大森林
至那仆底国:今印度菲罗兹布尔
秣菟罗:今印度马图拉,新德里南150公里,马图拉与犍陀罗是印度最早的两个佛陀雕像制作中心。但两地的风格截然不同,犍陀罗艺术体现出强烈的希腊因素影响,而马图拉艺术则来自印度原有的风格。马图拉是贵霜王朝在健陀罗建立第一个首都之后,南下建立的第二个首都,被称为南方之都。同时马图拉也被印度教徒认为是大神黑天的诞生地
「佛光」 古代佛教经典大都通过诵读的方式相传下来,一段时间之后,总会有很多讹传和疑惑之处,有些可能会偏离当年佛陀的本意,有些可能需要适应新的时代而进行修改(佛教一不偶像崇拜,二积极适应时代,作为一个宗教,实在十分令人称道),所以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进行一次佛法结集,号召各地的高僧大德,以少从多的原则对现有佛经进行辟谣、诠释、修订,佛教历史上最有名的结集有四次:
- 第一次结集,在佛灭后三月,迦叶尊者得摩竭陀国阿世王的赞助,召请阿罗汉千人,集于王舍城外七叶窟中,然后从千人中,再选出五百人,担当结集三藏事宜之责;并派阿难负责经藏,优波离负责律藏,即所谓上座部结集,亦称为五百结集
- 第二次结集,佛灭后百年时,乃有苦于制律太严,主张微微放宽者。时长者耶舍,乃邀请贤圣比丘七百人,于毗舍离城重新结集,将此问题提交大会讨论以决定之,结果仍赞成恪遵释尊遗制,否决从宽
- 公元前二百五十年时,阿育王笃信佛法。外道穷于衣食,诈作比丘形,混入佛教中,篡改佛典,扰乱教义,令佛教徒不能辨别,被诱入邪见者甚众。时有六万比丘,聚谋挽救之策,结果选出精通三藏者一千人,目犍连帝须为上首,聚集在波吒利弗城(即华氏城),整理正法,淘汰魔僧
- 公元七十年,健驮罗国迦腻色迦王崇信佛法,日请一僧入宫说法,同一经题,人人所说互异。王以此事问胁尊者,尊者说:“去佛日远,诸师渐以己见,杂入教典中,现当重新结集,以定其义。”王如言,选阿罗汉五百人,以婆须密(或称世友菩萨)为首,集于迦湿弥罗城,将三藏各制十万颂,名大毗婆娑论,刻于赤铜之上,建塔藏之
「备注」
迦湿弥罗(Kasmira)即今天的克什米尔(Kashmir),如今作为争议领土分别由中国、巴基斯坦、印度控制,由于印巴两国都拥有核武器,克什米尔向来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具危险性的领土争端之一。
从菲罗兹布尔去马图拉的路上,将经过印度首都新德里,虽然玄奘之路上当时的新德里并不是显赫的大城,也没有重点的记录,但是新德里的印度国家博物馆保存了大量关于佛教的宝贵文物
劫比他国佛祖自忉利天临降处
「求法」 公元631年的春天,离开长安将近四年,玄奘终于看到了恒河。水色清苍,波浪翻滚,河水清澈甘美,细沙随水漂流
「西游记」就在恒河边上,玄奘遭遇了西行以来最危险的一次劫难:那时玄奘刚从阿瑜陀国朝拜了圣迹,沿着恒河与八十多人同船东下。船行了一百多里,两岸都是阿输迦树,枝繁叶茂。靠岸处各有十来船盗贼,摇槳杀了过来。玄奘一行人被迫靠岸。盗贼搜查财物。这一伙盗贼一向信奉一位叫突伽的女神,每年秋天都要寻找一个俊美端庄的人,杀死后用血肉祭拜天神。玄奘仪表堂堂,身躯伟岸,无疑是符合他们的要求的。
玄奘无可奈何,只是端坐在祭坛上,口念菩萨,默默祈祷。就在这时候,天象忽然大变,霎时间黑风四起,折树飞沙,河中波涛翻滚,船只飘散沉没。强盗们惊慌失措,以为得罪了天神,终于放了玄奘。后来小说《西游记》中,各路妖魔鬼怪都觊觎唐僧肉,传说很可能就来源于此
「遗迹」 劫比他国:今印度桑伽施,八大佛教圣地之一,佛祖自忉利天临降处,三道宝阶遗迹。玄奘之前,法显和尚也曾西行至此
「佛光」 相传佛祖为报母亲摩耶夫人生育之恩,曾前往三十三天为她讲述佛法。一段时间之后,四众弟子对佛祖思念,渴慕礼敬闻法,便请目健连尊者到三十三天去请如来佛祖,望佛祖早日重返人间。佛祖答应将在七日之后于桑伽施城外下降人间,于是七日后三道宝阶就是在僧伽施降下,所以这里留有一個巨大地佛脚印,就是佛足降临时,最先所踏足的地方
曲女城支那国法师立大乘义,破诸异见,自十八日来无敢论者,普宜知之
「求法」 出劫比他国,就已经进入了印度腹地,玄奘来到了曲女城,这里是繁荣的戒日王朝的首都
在后来从印度那烂陀寺学习五年之后,玄奘曾应戒日王的邀请,在这里作为辨经主人参加戒日王举办的无遮大会,这次辨经也奠定了玄奘在佛教历史崇高的地位
戒日王亲自担任辨经会的住持,除了戒日王和东印度国王(当时印度最强大的两个国王),全印度还有十八位国王到场,与会佛教僧人一千多人,印度教及其他教派的大德两千余人,几乎全印度的高僧大德都到了,都城方圆几十里,一时人满为患
玄奘将自己的观点抄写下来,共四十余条,挂在会场门外,玄奘许下誓言:“若有难破一条者,我则斩首相谢”。辨经历经18天,没有一人敢提出挑战和质疑。一些外教弟子只能用暴力手段发泄心中不满,戒日王发觉后,发布命令,严惩不贷。大会最后一天,很多人当场皈依。玄奘赢得了两个称号——“大乘天”和“解脱天”,他被大乘和小乘信徒共同推举为大师。
一个异国僧人,在佛教的发源地被尊为一代佛学大师,受到了一个帝王史无前例的尊崇,这样的成就,既空前,也绝后
「遗迹」
曲女城:今印度卡瑙杰,玄奘在曲女城參加了戒日王组织的無遮大会,立“真唯识量”,戒日王朝都城
《大唐西域记》中记载,此城原名拘苏磨補罗,义为“花宮”,传说因大树仙人向国王索婚,九十九女都不愿相嫁,仙人大怒,咒使九十九女一时腰曲毕生无婚,所以叫曲女城
室罗伐悉底国佛祖降伏外道处
「求法」 继续南下,过阿腧陀国、阿耶穆佉国、懦赏弥国等,玄奘来到了又一个佛教圣地:室罗伐悉底国。《三藏法师传》记载了玄奘在此拜谒圣迹的情形:“城内有王殿故基,次东不远有故基,上建窣堵波,胜军王为佛造大讲堂处”、“城南五六里有逝多林,即给孤独园也。昔为伽蓝,今已颓毁”
「遗迹」 室罗伐悉底国:今印度舍卫城,八大佛教圣地之一,佛陀降伏外道处,著名的祇园精舍所在地,传说释迦牟尼长年在此居留说法长达二十多年,因此名闻遐迩。7世纪玄奘法师来此时,舍卫城已经荒废
「佛光」
佛祖一代弘化,多住在舍卫城祇园精舍与王舍城竹林精舍中,其中当时舍卫城是中印度大国憍萨罗国都城,波斯匿王为城主,佛为法王,二主应住一处。佛于城內教化二十五年,其中祇园精舍为祇陀太子与须达长者共建而成
佛住王舍城时,佛教已渐渐兴起,魔王波旬忧愁不乐,挑动六师外道,富兰那等,欲与佛祖较量神通,瓶沙王不许。佛陀弘化舍卫,六师随至波斯匿王所,请王应允此事,匿王秉佛再三,佛观往昔诸佛,皆現神变降伏外道,故三请受之,令净信者信根增长,未信者作生信因緣,于是佛祖就在舍卫城显大神通,最终降服了外道,众生欢喜
迦毗罗卫佛祖诞生地
「求法」 公元631年的夏天,在室罗伐悉底国东南八百余里,三十二岁的玄奘终于抵达了佛祖的故乡迦毗罗卫,佛教的发祥地。当他到达这里时,往日的荣光不再,一切都成过眼云烟。《三藏法师传记载》:“国周四千余里,都城十余里,并皆颓毁”、“于城左右有太子共诸释种桷力处。又有太子乘马腧城处,及先于四门见老、病、死及沙门,厌离世间回驾处。”
「遗迹」 迦毗罗卫:今尼泊尔蓝毗尼附近,八大佛教圣地之一,佛陀诞生地,现存阿育王石柱、迦毗罗卫城遗址、尼拘陀精舍、释迦族浴池、天臂城遗址
「佛光」 蓝毗尼译为“解脱处”,乃善觉王(佛母摩耶夫人之父),为其夫人蓝毗尼所建的花园,佛於此园无忧树下诞生。佛涅盘後约二百年,阿育王与优波堀多尊者,於此巡礼佛陀遗迹,建立佛塔雕凿石柱,柱高约十三公尺,上刻铭文,作为证明此处是大觉世尊所生处
拘尸那揭罗佛祖涅槃地
「求法」 在南下穿越一片森林后,玄奘来到了拘尸那迦。这里是佛祖涅槃的地方。阿育王在这里建造了一座佛塔,地基陷落,仍高二百余尺。塔前建有石柱,记载了佛祖涅槃之事。城西北三四里有河名叫度阿恃多伐底河,在河边上,是佛祖盘坐的地方
「遗迹」 拘尸那揭罗国:一称拘尸那伽,今印度拘尸那揭罗卡西亚村,八大佛教圣地之一,佛陀涅槃地
「佛光」
传说佛祖八十岁那年,佛祖知道自己的生命将至,他沐浴之后,在两棵娑罗树中间安置了绳床,枕着右手侧卧。佛告诉弟子他将涅槃,这是公元前545年的一个月圆之夜
面对悲恸的弟子,佛祖慈悲安慰道:“世皆无常,会必有离,勿怀忧恼”、“世实危脆无坚牢者,我今得灭如除恶病”、当知“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此是佛祖最后教诲
鹿野苑佛祖初转法轮处
「求法」 离开拘尸那揭罗后,玄奘来到了鹿野苑。这里是佛祖觉悟之后,初转法轮的地方。《三藏法师传》记载这里的寺庙:“台观连云,长廊四合。僧徒一千五百人,学小乘正量部”
「遗迹」 鹿野苑:今印度瓦拉那西北10公里,八大佛教圣地之一,佛陀初转法轮处,现存鹿野苑遗址、鹿野苑博物馆
「佛光」 佛初成道,大梵天王劝请佛转法轮,佛观察外道二仙,阿蓝迦兰与郁头蓝弗皆已命终,无得度缘,昔五位随侍,憍陈如等,少尘少垢,薄使利智,堪受妙法,便往化度
当时,五人身上之服,即成三衣袈裟,头发髭须,自然除落,成就沙门威仪,徐步安详,犹如百腊比丘。“苦应知,集当断,灭应证,道当修”,佛祖为憍陈如尊者,三转四谛十二行法轮,离五欲乐及无益苦行,开示涅盘寂灭丶八正圣道中道之行,憍陈如尊者解已,於诸法中远离尘垢得法眼净,佛弟子中得最初解,是为圣首,八万诸天虚空中闻法,亦离尘垢证得初果,地神辗转传唱喜讯至梵天,世尊转妙法轮,增益天众,减损阿修罗众
佛祖续为开演,五阴无常丶苦丶空丶无我法教,五比丘漏尽意解,证阿罗汉,世间三宝具足,世尊为佛宝,四圣谛即法宝,五比丘为僧宝
吠舍厘佛祖宣告将舍寿处,第二次佛典结集之处
「求法」 从鹿野苑东北渡殑伽河,行一百四五十里,来到了吠舍厘,这里是佛祖宣告将舍寿处,也是第二次佛典结集之处。玄奘到达的时候,这里也已经荒颓,住的人很少
「遗迹」 吠舍厘:今印度巴特那北部55公里,八大佛教圣地之一,佛陀宣告将舍寿处(宣布将要涅槃的地方),猕猴献蜜处,同时也是佛教第二次集结的地方。现存巴特那博物馆、佛祖舍利。公元三世纪,印度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王朝:孔雀王朝的缔造者阿育王在此皈依佛教
「佛光」 佛祖八十岁时,至毗舍离,当时榖贵饥馑,乞求难得,佛令僧众於他处,分部安居,独留阿难,教示金言:“当自炽燃,炽燃於法,勿他炽燃;当自归依,归依於法,勿他归依”,并向阿难,再三提示,如来已得四神足,可住世一劫(即可住世至弥勒佛出世),然因众生福德不足,阿难一时迷惑,不知请佛住世,离世尊独於树下静虑思惟,经时未久,魔王波旬现身,以佛四众弟子已集,佛事将毕,请佛入於涅盘,佛祖自知时不久住,宣告三月後将取灭度
提僧伽藍佛祖成道处。生死大海,谁作舟楫,无明长夜,谁为灯炬
「求法」 南下,在摩揭陀国,玄奘来到了佛祖觉悟之地:大菩提寺,这里是佛祖悟道的地方。佛祖涅槃以后,国王在菩提树附近竖立了两尊菩萨像,据传说,如果菩萨没入土中,佛教就消亡了。玄奘来到时,菩萨像已有一半没入土中,玄奘礼拜了菩提树和菩萨像后,悲哀懊恼,痛哭不已:“佛成道时,不知漂沦何趣,今于像季,方乃至斯,缅惟业障,一何深重。”,当时正逢众僧在此处参谒消夏,远近路过的有近千人,观者无不呜噎
「遗迹」 提僧伽藍(大菩提寺):今印度菩提伽耶,《大唐西域记》记载摩揭陀国境内,八大佛教圣地之一,佛陀成道处,现存金刚宝座塔、摩诃菩提寺、佛足印
「佛光」
传说佛祖在提僧伽藍结束了六年的苦修,接受了一位牧羊女的施舍,在一棵毕波罗树下悟道7天7夜,终于明白了生命的真谛
同时佛祖悟道的毕波罗树,从此也被称为菩提树(菩提即智慧的意思)
那烂陀印度伽蓝数乃千万,状丽崇高,此为其极
「求法」 公元631年的秋天,经过四年的跋涉之后,玄奘终于抵达了最终目的地,那烂陀。那烂陀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四位高僧前来迎接,在用完斋饭后,又有二百多僧侣和一千多人举着幢盖、花、香引路,玄奘在这些人的围绕中进入了那烂陀。到达后,全体僧人都集合起来,玄奘与他们见了面,并在上座专门为玄奘设置了床座。大家都不称玄奘其名,而是尊称为“正法藏”。
这里是当时世界上最著名的佛教大学,甚至可能是世界上第一所综合性大学,传说此地原是庵摩罗园,后来五百商人捐钱买下献佛,佛在此说法三个月。佛祖十大弟子之一的舍利弗也在这里讲经。舍利弗涅槃之后,后人在那烂陀修建了真身佛塔,再后来摩揭陀国王铄迦罗阿迭多在此兴建佛寺。法显在印度游学时那烂陀仍是聚落,有舍利弗舍利塔而无寺院,而当玄奘来到这里时,这里已经是最繁华的佛教中心
《三藏法师传》中描述当年那烂陀寺的盛况:“庭序别开,中分八院。宝台星列,琼楼岳峙,观竦烟中,殿飞霞上,生风云于户牖,交日月于轩檐,加以渌水逶迤,青莲菡萏,羯尼华树晖焕其间,庵没罗林森竦其外。诸院僧室皆有四重重阁,虬栋虹梁,绿栌朱柱,雕楹镂槛,玉础文絛妳,甍接摇晖,榱连绳彩。印度伽蓝数乃千万,状丽崇高,此为其极”
在这里,玄奘见到了年过百岁的一代宗师戒贤法师,玄奘的拜师仪式非常隆重。按照古印度的拜师仪式,玄奘膝肘着地爬行,头顶着戒贤法师的脚施礼。四年前,玄奘在长安许下誓言,不到印度,绝不东归一步,现在,誓言终于实现了
那烂陀经历代帝王供奉,加之数百年的修建,规模极为宏大。这里僧人主客有一万多人,不仅学习大乘学说,还包括世俗经典,以及因明和声明学,甚至医学和术数(数学)也要研究。在那烂陀,学识高于一切,博学的玄奘受到了崇高的待遇:“日得瞻步罗果一百二十枚,槟榔二十颗,豆蔻二十颗,龙脑香一两,供大人米(粳米)一升;月给油三斗,酥乳随要随取。玄奘还有两个仆人伺候日常起居,出行也可乘坐象舆,一万多人的那烂陀,包括玄奘在内,只有十人可以享受这样的待遇”
公元632年的春天,百岁高龄的戒贤法师为玄奘专门开讲《瑜伽师地论》。戒贤法师师出名门,是瑜伽学派最权威的学者。这次讲经不仅在那烂陀,而且成为全印度轰动一时的大事。《瑜伽师地论》非常深奥,玄奘仔细研读了三遍。除此之外,玄奘还专心于古印度的语言学和逻辑学,对于佛教通用语梵文,更是字斟句酌
在那烂陀,玄奘整整学习了五年,之后游历印度诸国,所到之处,参谒寺庙,礼拜圣迹,辨经说法,最后回到那烂陀,在戒贤法师的要求下,开设讲坛,接受来自各地的高僧大德的辨经。其名声很快传遍了整个印度,甚至引起了当时印度最强大的两个国王戒日王和东印度国王的争先邀请,最终,戒日王在曲女城举办无遮大会,玄奘在这里讲经十八天,没有一人敢提出质疑,玄奘获得了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共同推举,得到了“大乘天”和“解脱天”两个称号,这是玄奘一生中最辉煌的顶峰,也是中国僧人在异国他乡所达到的成就的顶峰
公元639年,玄奘做了一个梦,玄奘梦到那烂陀寺院房屋荒芜污秽,还拴着水牛,庙里没有一个僧侣。寺外火光冲天,村庄瞬间成为灰烬,那烂陀一片荒芜。菩萨在梦中告诉他该回去了。这个地方十年之后将会陷入大动乱。(公元647年,戒日王去世,戒日王朝随后陷入分裂,那烂陀也在战乱之中被摧毁,印证了菩萨的预言)
公元641年的春天,在曲女城无遮大会之后,玄奘开始启程回国,他完成了自己西行求法的誓言,接下来他要践行自己勘正佛法的使命,他的光芒将照耀中土佛教的历史
「遗迹」 那烂陀:今印度那兰达县,古摩揭陀国境内。那烂陀的意思是“不知疲倦的施舍”,玄奘时期这里有世界上最着名的佛教大学,那烂陀寺。同时这里也是佛祖十大弟子之一的舍利弗的诞生地,为最早佛教传播的地区之一,现存舍利弗真身舍利塔
2014年9月1日,那烂陀大学正式开学,第一期只招收15名学员。那烂陀大学未来只招收研究生与博士生。同时,在那烂陀附近,中印合建了玄奘纪念堂
「佛光」 在这里诞生的佛祖弟子舍利弗比释迦佛年长,并先於佛陀入涅盘。在藏传佛教,目犍连与舍利弗往往会被雕塑在释迦牟尼佛身边,随侍释迦牟尼佛,并与佛祖一同接受供养丶膜拜,而汉传佛教中,释迦牟尼佛身边则雕塑阿难陀与大迦叶较多
王舍城佛祖度化处,第一次佛典结集之处
「求法」 在那烂陀的学习开始之前,玄奘先来到王舍城,这是摩揭陀國首都,佛陀曾在这里讲经20余年,这里是玄奘礼拜佛教八大圣地的最后一站。在城东,玄奘攀爬了灵鹫山,这里是佛祖寂灭后佛教历史上第一次结集法典的地方,迦叶尊者主持,阿难负责经藏,优波离负责律藏,500阿罗汉修订了佛教最早的典籍。《三藏法师传》描述了灵鹫峰:“其山连冈北岭,隆崛特高,形如鹫鸟,又状高台,故取为称”
「遗迹」「西游记」
王舍城:今印度那兰达县南10公里,古摩揭陀国首都,八大佛教圣地之一,佛陀度化处。现存竹林精舍(迦兰陀竹园)
灵鹫山:在王舍城城东74米,释迦牟尼曾在此宣讲佛法,佛教史上第一次结集的地点,传说,《西游记》中的灵山来源于此
「佛光」
佛祖一代弘化,多住在舍卫城祇园精舍与王舍城竹林精舍中,其中王舍城为中印度大国摩揭陀国都城。这里佛祖讲说《思益经》丶《大般若经》与《法华经》处,也是佛祖弘化晚年,提婆达多及伴党,破和合僧丶分裂僧团,佛陀慈悲化度,令其临终悔悟的地方。传说这里是六师外道及大论议师聚集的地方,所依佛祖在这里讲法度化外道,破除邪见
《三藏法师传》记载,在王舍城的北边,有窣堵波,是提婆达多与未生怨王放护财醉象想加害佛祖的地方,北面又有大深坑,是室利鞠多受外道邪言,以火坑、毒饭欲加害佛祖的地方
长安远绍如来,近光遗法
「求法」 长安是玄奘西行求法的起点,也是终点。玄奘十三岁的时候,隋帝国曾经在洛阳选拔僧人。这是一次皇帝亲自发动的宗教活动,考试很严格,只有那些禀赋超凡的人才能被录取。这次选拔要剃度十四名僧侣,玄奘因为年龄太小没有入选,只能站在公门边上。当时的主考官,时任大理寺卿的郑善果见到玄奘立于门侧,就问玄奘:“出家意何所为?”玄奘答到:“意欲远绍如来,近光遗法”,从此,玄奘被破格剃度成为僧人,也从此开始了终其一生 远绍如来,近光遗法 的璀璨事业
所以当那烂陀寺的众多僧侣劝玄奘不要回到大唐,留在印度的时候,当各国国王希望玄奘留下讲经说法,愿意举国供奉的时候,玄奘都拒绝了。回到大唐,勘正佛法,是玄奘的使命
「西游记」玄奘在回国的途中,有三件小事值得记载:
第一件发生在印度河上:众人过印度河。经书、佛像等与同行者用船渡河,玄奘则乘坐大象涉水而过。突然印度河风波乱起,船只几乎覆没,经书掉进水里,丢失了很多奇花异果的种子,这与《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经历的最后一难,极其相似
第二件发生在刚进入西域不久(具体位置不知,《玄奘之路》说在今新疆喀什附近,《三藏法师传》和《大唐西域记》中没找到相关记载),玄奘听到了一个震惊的消息。一个高昌商人告诉玄奘,高昌王麴文泰早已去世,高昌国如今是大唐的西州。由于有戒日王的支持,玄奘本来可以通过更安全快捷的水路返回大唐,但是由于十七年前,与高昌王的约定,玄奘依然远路返回,准备在高昌国讲经三年。可惜只在玄奘走后三年,大唐的军队便攻破高昌,玄奘的兄弟,高昌王麴文泰惊惧而死,麴氏高昌国从此灭亡。玄奘这才改道从更近的丝绸之路南道返回长安
第三件发生在古国于阗,这里已经很接近大唐边界,玄奘之道,要想宣扬佛法,没有朝廷的支持是不可能的,所以玄奘在于阗国给太宗皇帝写了一封书信,陈述了当年西行求法的原因,其中言辞恳切,且又将取经的功劳归于太宗本人,希望能够获得朝廷的谅解,并在于阗等待朝廷的诏书。《三藏法师传》记载了这篇书信的内容:
沙门玄奘言。奘闻马融该赡,郑玄就扶风之师,伏生明敏,晁错躬济南之学。是知儒林近术,古人犹且远求,况诸佛利物之玄踪,三藏解缠之妙说,敢惮涂遥而无寻慕者也。玄奘往以佛兴西域,遣教东传,然则胜典虽来而圆宗尚阙,常思访学,无顾身命。遂以贞观三年四月,冒越宪章,私往天竺。践流沙之浩浩,陟雪岭之巍巍,铁门巉嶮之涂,热海波涛之路。始自长安神邑,终於王舍新城,中间所经五万余里。虽风俗千别,艰危万重,而凭恃天威,所至无鲠。仍蒙厚礼,身不苦辛,心愿获从,遂得观耆闍崛山,礼菩提之树,见不见迹,闻未闻经,穷宇宙之灵奇,尽阴阳之化育,宣皇风之德泽,发殊俗之钦思,历览周游一十七载。今已从钵罗耶伽国经迦毕试境,越葱岭,渡波谜罗川归还,达於于阗。为所将大象溺死,经本众多,未得鞍乘,以是少停,不获奔驰早谒轩陛,无任延仰之至。谨遣高昌俗人马玄智随商侣奉表先闻
玄奘不仅在佛学领域的修为登峰造极,在世俗领域,也同样通情练达,堪为人表,后来唐太宗甚至几次表示希望玄奘能够脱掉袈裟辅助朝廷,足见玄奘为人处事的能力。太宗不但没有责怪玄奘,而且还安排好了归国的行程。玄奘心中一块大石落地
公元645年初(贞观十九年,正月七日),西行求法十九年的玄奘,终于回到了大唐的长安。《三藏法师传》记载了当时的盛况:“始自朱雀街内终届弘福寺门,数十里间,都人士子、内外官僚迾道两傍,瞻仰而立,人物阗阂。所司恐相腾践,各令当处烧香散华,无得移动,而烟云赞响,处处连合”
玄奘自西域取法东回,终其一生,没有违背其最初的誓言,匡正佛法,重兴佛教。公元649年,玄奘上书唐高宗,请求并亲自督建了存续至今的慈恩寺大雁塔,用以存放其从从印度带回的六百五十七部经卷。公元664年,玄奘结束了其长达十九年译经事业,至此,玄奘共翻译经文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为中土一切译师之最
「遗迹」 长安:今陕西西安,拥有7000余年的文明史,3100多年的建城史和1200多年的建都史,历史上有13个朝代在这里建立都城,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两个朝代:汉朝和唐朝都以长安为都城。现存大慈恩寺、大雁塔、小雁塔、陕西省博物馆、唐大明宫遗址
「佛光」 传说公元67年,即东汉孝明帝永平十年,当时的汉明帝做了一个梦,梦中看到一位相貌庄严、金光灿烂的金人,一手拿着一把弓,一手拿着二支箭,就在金銮殿上空飞来飞去。梦醒以后,就把梦中所见的事情,询问大臣傅毅。傅毅说,我听说西方有圣人,名字叫做佛,而陛下所梦金人,手拿一弓二箭,这就是佛字。汉明帝便派遣中郎将蔡愔、秦景、博士、王遵等十八人到印度去请求佛法。路上经过大月氏国,正巧遇到了摄摩腾、竺法兰二位法师,骑着二匹白马,带来了佛像、舍利以及梵文贝叶经六十万言,从印度来到中国弘传佛法。因此汉明帝就以最隆重的仪式,把二位尊者迎接到洛阳,先住鸿胪寺(汉代负责外交事宜的官署),不久又在洛阳雍门外修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白马寺,用以供养,这就是佛教在中国传播的源头
补充
在那烂陀经过了5年的学习之后,玄奘曾经遍游印度,这段游历在《大唐西域记》中的记载不如西行之路那样详实,但也极为重要,是今天古印度历史极为重要的资料。
另外,玄奘返回大唐的路线与西行之路也不尽相同,途径莎车、于阗、尼雅、楼兰等国也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很多资料甚至是中国人在现代社会之前对该地区的最后一次记载,弥为珍贵
补足玄奘周游印度和回国路线,再补上《大唐西域记》中记载听说但未到达的几个著名国家,罗列玄奘法师去国还乡十七年的所有重要行程如下:
离开大唐:
长安(今西安)-陇西(治所在今天水市武山县与定西市陇西县附近)-兰州-凉州(今武威)-瓜洲-玉门关(葫芦河)(瓠瓜卢河)(今白墩子遗址)-玉门关外五座烽火台-莫贺延碛(今哈顺沙漠,新疆哈密市与甘肃交界处)-星星峡(今新疆星星峡镇)
西域:
伊吾(今哈密市)-高昌王城(今吐鲁番)-阿耆尼国(焉耆)(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屈支国(龟兹)(今新疆库车)-姑墨国(今新疆阿克苏)-葱岭北原(今帕米尔高原)
西突厥(中亚):
大清池(今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素叶水城(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托克马克市)-千泉(今吉尔吉斯斯坦美尔凯附近)-怛罗斯(今哈萨克斯坦塔拉兹市(旧称江布尔市))-赭时国(又称石国)(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附近)-飒秣建国(康国)(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羯霜那国(又称史国)(今乌兹别克斯坦沙赫里夏布茲)
贵霜故地(中南亚):
铁门关(今乌兹别克斯坦库尔勒附近)-呾蜜国(今乌兹别克斯坦铁尔梅兹)-活国(今阿富汗昆都茲附近)-大雪山(今兴都库什山)-梵衍那国(今阿富汗巴米扬)-迦毕式国(今阿富汗喀布尔附近)-那竭国醯罗城(今阿富汗贾拉拉巴德)
古印度北部:
印度河-健陀逻国(今巴基斯坦白沙瓦)-呾叉始罗国(今巴基斯坦拉瓦尔品第附近塔克希拉遗址)-迦湿弥罗国(今克什米尔地区斯利那加附近)-磔迦国(今巴基斯坦旁遮普省锡亚尔科特)-至那仆底国(今印度菲罗兹布尔)-秣菟罗(今印度马图拉)
印度腹地(戒日王朝):
劫比他国(今印度桑伽施)-曲女城(今印度卡瑙杰)-室罗伐悉底国(今印度舍卫城)-迦毗罗卫(今尼泊尔蓝毗尼附近)-拘尸那揭罗国(一称拘尸那伽,今印度拘尸那揭罗卡西亚村)-鹿野苑(今印度瓦拉那西北10公里)-吠舍厘(今印度巴特那北部55公里)-摩揭陀国提僧伽蓝(今印度菩提伽耶)-摩揭陀国那烂陀(今印度那兰达县)-摩揭陀国首都王舍城(今印度那兰达县南10公里)-灵鹫山(王舍城西郊)
周游印度:
三摩呾吒国(今孟加拉国达卡附近)-耽摩栗底国(今印度塔姆鲁克)-南侨萨罗国(今印度乍哈提斯加尔附近)-案达罗国(今印度安德拉邦海得拉巴)-达罗毗荼国建志补罗城(今印度那格巴昙)-摩柯剌侘国(今印度纳西克市)-邬阇衍那国(今印度乌贾因附近)-伐腊毗国(今印度卡提瓦半岛)-波剌斯国(萨珊王朝)(今巴基斯坦海尔布尔附近)(唐时为萨珊帝国疆域)-茂罗三部卢国(今巴基斯坦木尔坦附近)(唐时隶属于磔迦国)-钵伐多国(今巴基斯坦木尔坦附近)
回程:
那烂陀(今印度那兰达县)-安怛罗缚婆国(今阿富汗喀布尔北)-商弥国(今巴基斯坦之契特拉)-波密罗川(今新疆与克什米尔边界明铁盖达坂)-朅盘陀國(今新疆塔什库尔干)-佉沙国(今新疆喀什)-莎車国(今新疆省莎车县)-于闐国(今新疆和田西部)-尼雅(今新疆民丰县尼雅遗址)-塔克拉玛干沙漠-楼兰(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北境)-敦煌
传说(未到达):
僧伽罗国 (今斯里兰卡)
西女国(传说中的女儿国)(唐时拜占庭帝国疆域,今伊朗波斯湾附近)
拂懔国(古拜占庭帝国,今伊朗)
扩展
朝拜礼佛,遍访圣迹,自古有之,至今未绝,今人也有朝拜之举,可参见当代佛家弟子林聪的书籍:《一步一如来》、《一步一如来2:京都朝圣旅人书》
国家的态度一向对宗教极为重要,在玄奘的不断努力下,尊崇道教的唐朝皇帝终于愿意为佛教贡献墨宝,分别是唐太宗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和唐高宗的《大唐三藏圣教记》,这无疑对当时的佛教复兴极为重要
日本安田顺惠女士曾踏寻玄奘法师的足迹,后举办摄影展,十分著名。参见踏尋玄奘法師的足跡
中国人重走玄奘之路的也不在少数,比如这本书《骑着自行车去取经》,作者李后璁兄妹在2009年花了6个月的时间从中国的西安沿着玄奘西行之路骑车到达了印度,也可以一读
2006年中央电视台曾举办大型文化考察活动“玄奘之路”,其路线可参考从长安到天竺,之后,在参加该次活动的企业家王石、冯仑、张维迎、齐大庆等的推动下,各大华语商学院开始举办名为“玄奘之路”的戈壁穿越挑战赛,其地点在当年的莫贺延碛,今天的哈顺沙漠,其官方网站为戈壁挑战赛官方网站
在整篇文章的写作过程中,发现一个很好的网站是:丝路之旅地图,这个网站记载了很多玄奘之路(包括周游印度和回程)上的城市的详细资料,如果希望了解更详细的玄奘之路上各城市(尤其是一些不著名的城市)的资料可以阅读这个网站。当然也没有全部的139个国家的资料了,但相对于其他网络免费资源来说,介绍的已经比较详细了,更详细请直接阅读《大唐西域记》吧
参考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大唐西域记》
纪录片《玄奘之路》
丝路之旅地图
《早期佛像研究》
《沿着古代中亚的道路》
(单击左侧标签 「求法」 「遗迹」 「佛光」 「备注」, 可只查看相关内容 )
而在玄奘璀璨夺目的一生之中,最富传奇色彩的,也恰恰是离我们最近的一段经历,则是其十七年的西行求法之旅。纪录片《玄奘之路》的开头写到:“大漠雪山,命悬一线;丛林盗匪,九死一生”,这既表明了这段旅程的艰辛,也体现了这段旅程的丰富。无论是地理探险,还是文化游历,这段旅程,都堪称传奇
愿循迹故址,追忆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