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梦华录》摘抄

《东京梦华录》本身并不是一本很厚的书,但又是一本你可以把他读成很厚的那种书

这也许是因为书中的太多词汇,作者写下他们时还无比普通的词汇,当穿越了千年的时光来到我们面前时,都意味着难以数计的典故和历史变革。当我们透过这些词汇回望故都汴京,往事越千年,沧海桑田,甚至已经不是一个“厚”字能形容得了的了

(通常配合本书阅读的有:伊永文教授的《东京梦华录笺注》、民国大师邓之诚的《东京梦华录注》、开封城市专家周宝珠的《宋代东京研究》、张驭寰的《北宋东京城建筑复原研究》、王永宽的《东京梦华录(译注本)》、黄验的《圖解東京夢華錄》)

都城内外

《东京梦华录》成书于南宋高宗绍兴十七年(1147年),作者在自序中说,他于宋徽宗崇宁癸未年(1103年)跟随父亲来到京师,南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跟随南宋朝廷渡江南下。本书记录的正是作者避难江左时对居住在汴京的二十三年间所见所闻的点滴回忆

豪华的御街

坊 巷 御 街, 自 宣 德 楼 一直 南 去, 约 阔 二百 余步, 两边 乃 御 廊, 旧 许 市 人 买卖 于 其间, 自 政和 间 官司 禁止, 各 安 立 黑漆 杈 子, 路 心 又 安 朱漆 杈 子 两行, 中心 御 道, 不得 人马 行 往, 行人 皆 在 廊下 朱杈 子 之外。 杈 子 里 有 砖石 甃 砌 御 沟 水 两 道, 宣 和 间 尽 植 莲 荷, 近岸 植 桃李 梨 杏, 杂 花 相间, 春夏 之间, 望 之 如 绣。

遇仙正店

街 南 遇 仙 正 店, 前有 楼 子, 后 有 台, 都 人 谓之“ 台上”。 此 一 店 最 是 酒店 上 户, 银 瓶 酒 七十二 文 一角, 羊羔 酒 八十 一文 一角。

看街亭

大街 约 半 里 许, 乃 看 街亭, 寻常 车驾 行 幸, 登 亭 观 马 骑 于此。

州桥夜市(夜市到三更结束)
元子即丸子,宋时避钦宗赵桓的讳,将“丸”作“元”
爊即把食物埋在灰火中煨熟,爊肉即烤肉,鸡碎即杂碎,鲊脯即鱼干,枨元即橙元

冰雪冷元子传说是将黄豆炒熟,去壳,磨成豆粉,用砂糖或者蜂蜜拌匀,加水团成小团子,最后浸入冰水制成,是一种宋代时期的冷饮

辣脚子:宋朝没有辣椒,一般以葱、姜、蒜、胡椒、韭菜、茱萸、芥末和芥菜疙瘩。所谓辣菜,就是芥菜疙瘩。将芥菜根茎洗干净,去皮,切条,封缸腌制半个月,起缸叫卖,是为辣脚子,若只腌制一夜,浇醋和小磨油,是为辣菜

水晶皂儿:京师取皂荚子仁煮过,以糖水浸食,谓之‘水晶皂儿'(出自庄绰《鸡肋篇》)

出朱雀门,直至龙津桥。自州桥南去,当街水饭、爊肉、干脯。 王楼前獾儿、野狐、 肉脯、鸡。 梅家鹿家鹅鸭鸡免肚肺鳝鱼包子、鸡皮、腰肾、鸡碎,每个不过十五文。曹家从食。至朱雀门,旋煎羊、白肠、 鲊脯、黎冻鱼头、 姜豉类子、抹脏、红丝、批切羊头、辣脚子、姜辣萝卜。夏月麻腐鸡皮、麻饮细粉、素签纱糖、冰雪冷元子、水晶皂儿、生淹水木瓜、药木瓜、鸡头穰沙糖、绿豆,甘草冰雪凉水、荔枝膏、广芥瓜儿、咸菜、杏片、梅子姜、莴苣笋、芥辣瓜旋儿、细料馉饳儿、香糖果子、间道糖荔枝、越梅、离刀紫苏膏、金丝党梅、香枨元,皆用梅红匣儿盛贮。冬月盘兔、旋炙猪皮肉、野鸭肉、滴酥水晶鲙、煎夹子、猪脏之类,直至龙津桥须脑子肉止,谓之杂嚼,直至三更。

界身(金银彩帛交易之所)

南通 一 巷, 谓之“ 界 身”, 并 是 金银 彩 帛 交易 之所, 屋宇 雄壮, 门面 广阔, 望 之 森 然, 每一 交易, 动 即 千万, 骇人 闻见。

鬼市子(五更开始,至晓即散)

鬼市似乎起源于唐代,唐《番禺杂记》和《辇下岁时记》中都有鬼市的记载,清《唐两京城坊考》中也说了唐朝有鬼市的存在,似乎起源于西域(见《新唐书•西域传下•佛菻》),到了宋代,开始大行其道,之后到了清代,鬼市渐渐成了古董地摊的代称。到今天,北京、成都、西安等大城市也还有鬼市的存在,有些如宋代,是凌晨之前的销赃之所,有些如清代,是古董地摊的代称,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潘 楼 东去 十 离 街, 谓之 土 市 子, 又 谓之 竹竿 市。 又 东 十字 大街, 曰 从 行 裹 角, 茶坊 每 五更 点灯, 博 易 买卖 衣服 图画 花环 领 抹 之类, 至 晓 即 散, 谓之“ 鬼 市 子”。

樊楼

这个樊楼堪称北宋第一名楼,最早的记载可以追溯到宋太祖时期,宋朝官修档案《宋会要》记载:“七年正月十四日,幸大相国寺焚香,还御东华门,召从臣观灯。先是,帝自左掖门出,乘逍遥辇,至明德门外灯山前驻辇,阅百戏,遂召从官升楼宴饮。是岁,始自左掖门出,由御桥至开封桥观坊市影戏,遂至相国寺。过酒户孙守彬楼,少驻辇,又至白樊楼观杂戏,遂御东华门”,可见在太祖时代,樊楼已经是汴京城内一处繁华著名的场所了

接着是宋神宗时期,《齐东野语》记载:“一日,携上樊楼,楼乃京师酒肆之甲,饮徒常千余人”,号称京师第一酒楼,日客流量千余人

当然,最著名的还是宋徽宗和李师师(当时的樊楼名妓)在这里发生的爱情故事,见诸于《水浒传》、《大宋宣和遗事》、《李师师外传》等广为流传的作品

之后,元代诗人黄溍有“春风樊楼醉,一笑百斛珠”的诗句,清代《醒世恒言》又有“闹樊楼多情周胜仙”的故事,樊楼,几乎成了北宋酒楼的代名词,直到今天,在开封市的景区里也有一座仿建的樊楼,供人游览,虽然现在只是景点了,但也足见这座千年前的酒楼的影响力了

(想想在宋朝,一座楼高三层,五楼相向的建筑,是怎样的显眼夺目啊)

白矾 楼, 后 改为 丰 乐 楼, 宣 和 间, 更 修 三层 相 高。 五楼 相 向, 各有 飞 桥栏 槛, 明暗 相通, 珠帘 绣 额, 灯 烛 晃 耀。 初开 数日, 每 先到 者 赏金 旗, 过 一 两 夜, 则 已 元 夜, 则 每一 瓦 陇 中 皆 置 莲 灯 一盏。内 西楼 后来 禁 人 登 眺, 以 第 一层 下 视 禁 中。 大抵 诸 酒 肆 瓦 市, 不以 风雨 寒暑, 白昼 通夜, 骈 阗 如此。

瓮市子

瓮市子, 乃 开封 府 刑 人 之所 也。

相国寺

相国寺,初建于北齐文宣帝天保六年(555年),初名建国寺,后来荒废。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僧惠云在此筹银建寺,唐睿宗景云元年(710年),因睿宗曾被封为相王,赐寺名为相国寺。北宋太宗至道二年(996年),重建寺门,太宗亲笔题额“大相国寺”,有宋一代,备受皇家尊崇,成为了全国佛教中心。之后历代不断损毁、修缮,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黄河泛滥,开封被淹,建筑全毁。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重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等,并复名相国寺,后又经历代修缮、重建,存续至今

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大三门上皆是飞禽猫犬之类,珍禽奇兽,无所不有。第二、三门皆动用什物,诞中设彩幕露屋义铺,卖铺合、簟席、屏帏、洗漱、鞍辔、弓剑、时果、腊脯之类。近佛殿,孟家道院王道人蜜煎,赵文秀笔,及潘谷墨,占定两廊,皆诸寺师姑卖绣作、领抹、花朵、珠翠头面、生色销金花样幞头帽子、特髻冠子、绦线之类。殿后资圣门前,皆书籍玩好图画及诸路罢任官员土物香药之类。后廊皆日者货术传神之类。寺三门阁上并资圣门,各有金铜铸罗汉五百尊、佛牙等,凡有斋供,皆取旨方开。三门左右有两瓶琉璃塔,寺内有智海、惠林、宝梵、河沙东西塔院,乃出角院舍,各有住持僧官,每遇斋会,凡饮食茶果,动使器皿,虽三五百分,莫不咄嗟而办。大殿两廊,皆国朝名公笔迹,左壁画炽盛光佛降九曜鬼百戏,右壁佛降鬼子母揭盂。殿庭供献乐部马之类。大殿朵廊,皆壁隐楼殿人物,莫非精妙。

景德寺(传说中的妓院开在寺庙对面)

景 德 寺, 在上 清宫 背, 寺 前有 桃花 洞, 皆 妓 馆。

马行街夜市(三更结束,五更就又重新开始,大概是三更天结束了夜市,五更天又开始早市了吧)

夜市 直至 三更 尽, 才 五更 又 复 开张。 如 要 闹 去处, 通晓 不绝。 寻常 四 梢 远 静 去处, 夜市 亦有 燋酸豏、 猪 胰、 胡 饼、 和 菜 饼、 獾 儿、 野 狐 肉、 果木 翘 羹、 灌肠、 香 糖果 子 之类。 冬 月 虽 大风 雪 阴雨, 亦有 夜市: 枼 刂 子 姜 豉、 抹 脏、 红 丝 水晶 脍、 煎 肝脏、 蛤 蜊、 螃蟹、 胡桃、 泽 州 饧、 奇 豆、 鹅 梨、 石榴、 查 子、 漓 理、 糍 糕、 团子、 盐 豉 汤 之类。 至 三更 方 有 提 瓶 卖茶 者。 盖 都 人 公私 荣 干, 夜深 方 归 也。

在张驭寰的《北宋东京城建筑复原研究》有一张“北宋东京城复原图”,大概是我能找到的最详细的宋代东京的地图了,可供参考(原图很大,可点击这里查看)

北宋东京城复原图

人情风物

酒馆中的茶饭量酒博士、大伯、焌糟、闲汉、厮波、礼客、打酒坐、撒暂,诸色人等

凡 店内 卖 下酒 厨子, 谓之“ 茶饭量酒博士”。 至店中小儿子,皆通谓之“大伯”。 更有街坊 妇人, 腰 系 青花 布 手巾, 绾 危 髻, 为酒客换汤斟酒, 俗谓之“焌糟”。 更有 百姓 入 酒 肆, 见 子弟 少年 辈 饮酒, 近前 小心供过,使令买物命妓, 取送 钱物 之类, 谓之“ 闲汉”。 又有 向前 换汤 斟酒 歌唱, 或 献 果子 香 药 之类, 客 散 得 钱, 谓之“厮波”。 又有 下等 妓女, 不 呼 自来, 筵 前 歌唱,临时 以 些 小 钱物 赠 之 而去, 谓之“礼客”, 亦 谓之“打酒坐”。 又有 卖 红色 或 果实 罗卜 之类, 不问 酒 客 买 与 不买, 散 与 坐 客, 然后 得 钱, 谓之“ 撒暂”。 如此 处处 有之。唯 州 桥 炭 张 家、 乳酪 张 家, 不放 前项 人 入店, 亦不 卖 下酒, 唯 以 好 淹 藏 菜蔬, 卖 一色 好酒。

太平车、平头车、串车、浪子车、痴车

东京般载车,大者曰“太平”,上有箱无盖,箱如构栏而平,板壁前出两木,长二三尺许,驾车人在中间,两手扶捉鞭里驾之,前列骡或驴二十余,前后作两行;或牛五七头拽之。车两轮与箱齐,后有两斜木脚拖夜;中间悬一铁铃,行即有声,使远来者车相避。乃于车后系驴骡二头,遇下峻险桥路,以鞭唬之,使倒坐缍车,令缓行也。可载数十石。官中车惟用驴差小耳。其次有“平头车”,亦如“太平车”而小,两轮前出长木作辕木,梢横一木,以独牛在辕内,项负横木,人在一边,以手牵牛鼻绳驾之,酒正店多以此载酒梢桶矣。梢桶如长水桶,面安靥口,每梢三斗许,一贯五百文。又有宅眷坐车子,与“平头车”大抵相似,但棕作盖,及前后有构栏门,垂帘。又有独轮车,前后二人把驾,两旁两人扶拐,前有驴拽,谓之“串车”,以不用耳子转轮也。般载竹木瓦石。但无前辕,止一人或两人推之。此画往往卖糕及糕麋之类人用,不中载物也。平盘两轮,谓之“浪子车”,唯用人拽。又有载巨石大木,只有短梯盘而无轮,谓之“痴车”,皆省人力也。又有驼骡驴驮子,或皮或竹为之,如方匾竹差,两搭背上,斛礼则用布袋驼之。

防火

每 坊 巷 三 百步 许, 有 军 巡 铺 屋 一 所, 铺 兵 五人, 夜间 巡警 收 领 公事。 又 于 高处 砖 砌 望 火 楼, 楼上 有人 卓 望。 下有 官 屋 数 间, 屯 驻军 兵 百余 人, 及 有救 火 家事, 谓 如 大 小桶、 酒 子、 麻 搭、 斧 锯、梯子、 火 叉、 大 索、 铁 猫儿 之类。 每 遇有 遗 火 去处, 则有 马 军 奔 报。 军 厢 主 马步 军、 殿 前 三 衙、 开封 府 各 领 军 级 扑灭, 不劳 百姓。

早更与早市(五更起床,早市上甚至有卖洗面水的。。。)

每日 交 五更, 诸 寺院 行者 打铁 牌子 或 木鱼 循 门 报晓, 亦 各 分地 分, 日间 求 化。诸 趋 朝 入市 之人, 闻 此 而起。 诸 门桥 市井 已 开, 如 瓠 羹 店 门 首 坐 一 小儿, 叫 饶 骨头, 间有 灌 肺 及 炒 肺。 酒店 多 点灯 烛 沽 卖, 每 分 不过 二十 文, 并 粥 饭 点心。 亦 间 或有 卖 洗面 水, 煎 点 汤 茶 药 者, 直至 天明。 其 杀猪 羊 作坊, 每人 担 猪 羊 及 车子 上市, 动 即 百 数。 如 果木 亦 集 于 朱雀 门外 及 州 桥 之 西, 谓之 果子 行。

修整杂货及斋僧请道

傥 欲 修整 屋宇, 泥 补 墙壁, 生辰 忌日, 欲设 斋 僧尼 道士, 即 早 辰 桥 市 街 巷口 皆有 木 竹 匠人, 谓之 杂货 工匠, 以至 杂 作人 夫, 道士 僧人, 罗 立 会聚, 候 人 请 唤, 谓之“ 罗 斋”。竹木 作料, 亦有 铺席。 砖瓦 泥 匠, 随手 即 就。

四司操办红白喜事

北宋时达官显贵府中专门设有负责招待宾客举行宴会的办事人员,称为四司六局:帐设司、厨司、茶酒司、台盘司、果子局、蜜煎局、菜蔬局、油烛局、香药局、排办局(见于《都城纪胜》),足见当时贵族人们生活的奢侈与豪华

凡 民间 吉 荔 筵 会, 椅 桌 陈设, 器皿 合 盘, 酒 檐 动 使 之类, 自有 茶 酒 司 管 赁。吃食 下酒, 自有 厨司, 以至 托盘、 下 请书、 安排 坐 次、 尊 前 执事 歌 说 观 酒, 谓之“ 白 席 人”。 总 谓之“ 四 司 人”。 欲 就 园 馆 亭 寺院 游 赏 命 客 之类, 举 意 便 办, 亦 各有 地 分, 承揽 排 备, 自有则例, 亦不敢 过 越 取钱。 虽 百 十分, 厅 馆 整肃, 主人 只 出钱 而已, 不用 费力。

娶妇-相亲、议婚的流程(草帖子\细帖子 -> 缴檐红\回鱼箸 -> 小定\大定 -> 插钗子)

草帖子、细帖子:古代议婚的流程中,经媒人说合之后需要写成书面契约,男、女家各一份,上面写明家庭中三代的姓名、官职、田产等。下帖子一共分两次,第一次写的较为简略,称为草帖子;第二次写的较为详细,称为细帖子

小定、大定:古代议婚的流程中,下彩礼称为下定,也分为两次。第一次叫“纳彩”,初步定下联姻意向,称为小定;第二次叫“纳币”,确定结婚的日期,称为大定

凡 娶媳 妇, 先 起草 贴 子, 两家 允许, 然 后起 细 贴 子, 序 三 代名 讳, 议 亲 人有 服 亲 田产 官职 之类。 次 檐 许 口 酒, 以 络 盛 酒瓶, 装 以大 花 八 朵、 罗 绢 生色 或 银 胜 八 杖, 又以 花红 缴 詹 上, 谓之“ 缴 檐 红”, 与 女家。 女家 以 淡水 二 瓶, 活鱼 三 五个, 箸 一双, 悉 送 在 元 酒瓶 内, 谓之“ 回 鱼 箸”。 或 下 小 定、 大 定, 或 相 媳妇 与 不相。 若 相 媳妇, 即 男家 亲人 或 婆 往 女家 看中,即 以 钗 子 插 冠 中, 谓之“ 插 钗 子”; 或 不入 意, 即 留 一 两端 彩 段, 与之 压惊, 则 此 亲 不 谐 矣。

娶妇-婚礼的流程(铺房 -> 起檐子 -> 杜门 -> 撒谷豆 -> 从虚帐\坐富贵 -> 走送 -> 高坐 -> 利市缴门红 -> 牵巾 -> 撒帐 -> 合髻 -> 交杯酒 -> 新妇拜堂 -> 赏贺\答贺 -> 拜门 -> 蜜和油蒸饼 -> 暖女 -> 洗头 -> 满月)

炒咬利市,即大家喧嚷着要喜钱,以图吉利和喜庆
阴阳人是指占卜、看相、测风水的术士,又称阴阳先生

从《东京梦华录》的记载来看,当时的婚礼习俗与现在也是相差不多的,诸如闹利市、撒糖果、新娘不能脚着地、交杯酒等习俗现今也很常见,不过似乎古代的习俗更丰富一些,比如喝完交杯酒还要将杯子扔在地上,时间跨度也更长,从婚礼前一日就开始,直到婚礼后一个月才算完全结束。不过,习俗当然也只是习俗,现实是现实,今天这些习俗传下来的也很多,只不过大家并不一定一一去做罢了,习俗是丰富的,但实际中大多从简,我们就无法得知古代的人们是不是真的会一一完成各项习俗了。如果真的一一完成了,也还真是得说一句“服”啊

过大礼,先一日或是日上下催妆冠帔花粉,女家回公掌花幞头之类。前一日女家先来挂帐,铺设房卧,谓之“铺房”。女家亲人有茶酒利市之类。至迎娶日,儿家以车子或花檐子发迎客引至女家门,女家管待迎客,与之彩段,作乐催妆上车檐,从人未肯起,炒咬利市,谓之“起檐子”,与了然后行。迎客先回至儿家门,从人及儿家人乞觅利市钱物花红等,谓之“杜门”。新妇下车子,有阴阳人执斗,内盛谷豆钱果草节等咒祝,望门而撒,小儿辈争拾之,谓之“撒谷豆”,俗云厌青羊等杀神也。也。新人下车檐,踏青布条或毡席,不得踏地,一人捧镜倒行,引新人跨鞍蓦草及秤上过,入门,于一室内当中悬帐,谓之“从虚帐”;或只径入房中坐于床上,亦谓之“坐富贵”。其送女客,急三盏而退,谓之“走送”。众客就筵三杯之后,婿具公掌花胜簇面,于中堂升一榻,上置椅子,谓之“高坐”,先媒氏请,次姨氏或妗氏请,各斟一杯饮之,次丈母请,方下坐。新人门额,用彩一段,碎裂其下,横抹挂之,婿入房,即众争扯小片而去,谓之“利市缴门红”。婿于床前请新妇出,二家各出彩段,绾一同心,谓之“牵巾”,男挂于笏,妇搭于手,男倒行出,面皆相向,至家庙前参拜毕,女复倒行,扶入房讲拜,男女各争先后对拜毕,就床,女向左,男向右坐,妇女以金钱彩果散掷,谓之“撒帐”。男左女右,留少头发,二家出匹段、钗子、木梳、头须之类,谓之“合髻”。然后用两盏以彩结连之,互饮一盏,谓之“交杯酒”。饮讫掷盏,并花冠子于床下,盏一仰一合,俗云“大吉”,则众喜贺。然后掩帐讫。宫院中即亲随人抱女婿去,已下人家即行出房,参谢诸亲,复就坐饮酒。散后。次日五更,用一卓,盛镜台镜子于其上,望上展拜,谓之“新妇拜堂”。次拜尊长亲戚,各有彩段巧作鞋枕等为献,谓之“赏贺”。尊长则复换一匹回之,谓之“答贺”。婿往参妇家,谓之“拜门”。有力能趣办,次日即往,谓之“复面拜门”,不然,三日七日皆可,赏贺亦如女家之礼。酒散,女家具鼓吹从物,迎婿还家,三日,女家送彩段油蜜蒸饼,谓之“蜜和油蒸饼”。其女家来作会,谓之“暖女”。七日则取女归,盛送彩段头面与之,谓之“洗头”。一月则大会相庆,谓之“满月”。自此以后,礼数简矣。

育子
灸囟:古时流行在小儿出生的第三天用中医的灸法处理囟中穴(额头上的一个穴位),叫灸囟(参见《千金要方》)
晬:一种习俗或仪式,小儿百日时有“百晬”,周年时有“周晬”。周晬时用盘盛放纸、笔、刀、剑等物,让小儿抓取,用来预测小儿将来长大后的志趣,成为“试晬”。似乎今天也有这样的习俗,而且不独中国有,欧美、日韩等国也有类似的习俗

凡孕妇入月,于初一日父母家以银盆,或丽或彩画盆,盛粟秆一束,上以锦绣或生色帕复盖之,上插花朵及通草,帖罗五男二女花样,用盘合装,送馒头,谓之“分痛”。并作眠羊、卧鹿羊、生果实,取其眠卧之义。并牙儿衣物绷籍等,谓之“催生”。就蓐分娩讫,人争送粟粟炭醋之类。三日落脐灸囟。七日谓之“一腊”。至满月则生色及绷绣钱,贵富家金银犀玉为之,并果子,大展洗儿会。亲宾盛集,煎香汤于盆中,下果子彩钱葱蒜等,用数丈彩绕之,名曰“围盆”。以钗子搅水,谓之“搅盆”。观者各撒钱于水中,谓之:“添盆”。盆中枣子直立者,妇人争取食之,以为生男之征。浴儿毕,落胎发,遍谢坐客,抱牙儿入他人房,谓之“移窠”。生子百日,置会,谓之“百晬”。至来岁生日,谓之“周晬”,罗列盘厉于地,盛果木、饮食、官诰、笔研、笄秤等经卷针钱应用之物,观其所先拈者,以为征兆,谓之“试晬”。此小儿之盛礼也。

节日吉庆

从卷六到卷十,《东京梦华录》花了大量的篇幅来介绍各种节日吉庆:新年(年节)、正旦大朝会、立春(岁节)、正月十四驾幸五岳观、正月十五闹元宵驾幸上清宫、正月十六驾幸宣德门与民同乐、正月十九收灯百姓出城探春、寒食禁火与清明扫墓、三月初一开金明池和琼林院、四月初八佛生日、端午、六月初六崔府君(宋代民间所敬之神)生日、六月二十四二郎神生日、七月初七七夕节、七月十五中元节、立秋和秋社、八月十五中秋节、九月初九重阳节、十月初一暖炉会与出城飨坟、十月初十天宁节(宋徽宗生日)、立冬、冬至驾幸太庙与青城斋宫并在宣德门前举行大赦、十二月初八浴佛会喝腊八粥、除夕守岁

似乎把一年之内的各种大小节日都做了详尽的记述,这里摘抄几篇有意思的

立春,立春的习俗是鞭春

由于农历是一种阴阳历,所以在中国古代的一年有两个开始(岁和年之分),一个是农历中阴历部分的正月初一(即十二个朔望月的头一天),被称为年节;另一个是农历中干支历部分的立春(即一个回归年的头一天),被称为岁节。两者都是重大的节日

另外,古时(1912年之前)所讲的春节,一般是指立春(再另外,诸如二十四节期、生辰八字等都是按照干支历来算的,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阴历,所以二十四节气没有固定的阴历日期,反到有比较固定的阳历日期)

立春 前 一日, 开封 府 进 春牛 入 禁 中 鞭 春。 开封、 祥符 两 县, 置 春牛 于 府 前。至日 绝 早, 府 僚 打 春, 如 方 州 仪。 府 前 左右, 百姓 卖 小 春牛, 往往 花 装 栏 坐, 上列 百戏 人物, 春 幡 雪 柳, 各 相 献 遗。 春日, 宰 执 亲王 百官, 皆 赐 金银 幡 胜。 入 贺 讫, 戴 归 私 第。

元宵,无论唐宋明清直到今日,元宵永远是所有有节日中最繁华盛大的

至正月七日,人使朝辞出门,灯山上彩,金碧相射,锦绣交辉。面北悉以彩结,山呇上皆画神仙故事。或坊市卖药卖卦之人,横列三门,各有彩结金书大牌,中曰“都门道”,左右曰“左右禁卫之门”,上有大牌曰“宣和与民同乐”。彩山左右,以彩结文殊、普贤,跨狮子白象,各于手指出水五道,其手摇动。用辘轳绞水上灯山尖高处,高处,用木柜贮之,逐时放下,如瀑布状。又于左右门上,各以草把缚成戏龙之状,用青幕遮笼,草上密置灯烛数万盏,望之蜿蜒如双龙飞走。自灯山至宣德门楼横大街,约百余丈,用棘围绕,谓之“棘盆”,内设两长竿高数十丈,以绘彩结束,纸糊百戏人物,悬于竿上,风动宛若飞仙。内设乐棚,差衙前乐人作乐杂戏,并左右军百戏,在其中驾坐一时呈拽。宣德楼上,皆垂黄缘,帘中一位,乃御座。用黄罗设一彩棚,御龙直执黄盖掌扇,列于帘外。两朵楼各挂灯球一枚,约方圆丈余,内燃椽烛,帘内亦作乐。宫嫔嬉笑之声,下闻于外。楼下用枋木垒成露台一所,彩结栏槛,两边皆禁卫排立,锦袍,幞头簪赐花,执骨朵子,面此乐棚。教坊钧容直、露台弟子,更互杂剧。近门亦有内等子班直排立。万姓皆在露台下观看,乐人时引万姓山呼。

寒食到清明

清明节, 寻常 京师 以 冬至 后 一百 五日 为 大。 寒 食 前一 日 谓之“ 炊 熟”, 用 面 造 枣 旟 飞 燕, 柳条 串 之, 插于 门楣, 谓之“ 子 推 燕”。 子女 及 笄 者, 多以 是日 上头。 寒 食 第 三节, 即 清 明日 矣。 凡 新 坟 皆 用此

三月初一开金明池琼林院

金明池琼林院都是皇上游玩的场所,每年皇上会在三月二十日左右驾幸这里,观看百戏,所以每年三月初一就开始在这里演习接待皇上的各种礼仪、节目等,虽是皇家禁地但在这段时间内也准许游人游览,也算是都城百姓的一个福利了。每年金明池和琼林院三月初一开放,四月初八闭池

三月 一日, 州 西 顺天 门外 开金 明 池 琼 林苑, 每日 教习 车驾 上 池 仪 范。 虽 禁 从 士 庶 许 纵 赏, 御史 台 有 榜 不得 弹劾。

端午习俗

端午节 物: 百 索 艾 花、 银 样 鼓 儿 花、 花 巧 画 扇、 香 糖果 子、 粽子、 白 团。 紫 苏、 菖蒲、 木瓜, 并 皆 茸 切, 以 香 药 相 和, 用 梅 红 匣子 盛 裹。 自 五月 一日 及 端午 前 一日, 卖 桃、 柳、 葵花、 薄 叶、 佛道艾, 次日 家家 铺陈 于 门 首, 与 粽子、 五色 水团、 蔡 酒 供养, 又 钉 艾 人 于 门上, 士 遮 递 相 宴 赏。

七夕习俗
磨喝乐,梵文音译,是佛祖释迦牟尼的儿子,佛教天龙八部之一,传入中国以后经过一番汉化,由蛇首人身的形象演化为可爱儿童形象,成为“七夕”节供奉牛郎、织女的一种土泥偶人

七 夕 前 三 五日, 车马 盈 市, 罗 绮 满街, 旋 折 未开 荷花, 都 人 善 假 做 双 头 莲, 取 元 一时, 提携 而 归, 路人 往往 嗟 爱。 又 小儿 须 买 新 荷叶 执 之, 盖 效 颦 磨 喝 乐。 儿童 辈 特地新妆, 竞 夸 鲜丽。 至 初六 日 七日 晚, 贵 家 多 结彩 楼 于 庭, 谓之“ 乞 巧 楼”。 铺陈 磨 喝 乐、 花 瓜、 酒 炙、 笔 砚、 针线, 或 儿童 裁 诗, 女郎 呈 巧,焚香 列 拜, 谓之“ 乞 巧”。 妇女 望月 穿针。 或以 小 蜘蛛 安 合子 内, 次日 看 之, 若 网 圆 正, 谓之“ 得 巧”。里巷 与 妓 馆, 往往 列 之门 首, 争 以 侈 靡 相 向。

中元节习俗
盂兰盆,盂兰是梵语倒挂的意思,盆是指供品的盛器。佛法认为供此具可解救已逝去父母、亡亲的倒悬之苦

又以 竹竿 斫 成 三 棚, 高三 五 尺, 上 织 灯 窝 之 状, 谓之 盂 兰 盆, 挂 搭 衣服 冥钱 在上 焚 之。

又 卖 麻 谷 窠 儿, 亦是 系在 卓 子 脚上, 乃 告 祖先 秋成 之意。 又 卖 鸡冠花。 谓之“ 洗手 花”。 十五日 供养 祖先 素食, 才 明 即 卖 穄 米饭, 巡 门 叫卖, 亦 告成 意 也。 又 卖 转 明 菜、花花 油饼、 馂 豏、 沙 豏 之类。 城外 有 新 坟 者, 即 往 拜扫。

立秋与秋社习俗

立秋 日, 满街 卖 楸 叶, 妇女 儿童 辈, 皆 剪成 花样 戴 之。

八月 秋 社, 各 以 社 糕、 社 酒 相 赍 送 贵戚。 宫 院 以 猪 羊肉、 腰子、 奶房、 肚 肺、 鸭 饼、 瓜 姜 之 属, 切 作 棋子 片 样, 滋味 调和, 铺 于 饭 上, 谓之“ 社 饭”, 请客 供养。人家 妇女 皆 归 外 家, 晚 归, 即 外公 姨 舅 皆以 新 葫芦 儿、 枣 儿 为 遗, 俗 云 宜 良 外甥。

十月初一,是皇上给臣子赐寒衣的日子,也是民间做暖炉会的日子,标志着从这天起,天气渐凉,要注重防寒保暖了

十月 一日, 宰 臣 已 下 受 衣著 锦 袄, 三日, 士 庶 皆 出城 飨 坟。 禁 中 车马, 出道 者 院 及 西京 朝 陵。 宗室 车马, 亦 如 寒 食 节。 有 司 进 暖炉 炭。 民间 皆 置 间作 暖炉 会 也。

冬至,祭拜太庙与举行大赦,下面是关于大赦的部分
金鸡:古代举行颁诏宣赦仪式,设置金鸡于竿头,以示吉辰。鸡用黄金饰首,故称金鸡(所谓《海中占星》记载:“天鸡星动,必当有赦”,起源于北魏时期)

旋 立 鸡 竿, 约 高 十 数 丈, 竿 尖 有 一大 木盘, 上有 金鸡, 口 衔 红 幡 子, 书“ 皇帝 万岁” 字。 盘 底 有 彩 索 四条 垂下,有 四 红 巾 者 争先 缘 索 而上, 捷 得 金鸡 红 幡, 则 山 呼 谢恩 讫。 楼 上以 红 锦 索 通 门 下一 彩 楼上, 有 金 凤 衔 赦 而下, 至 彩 楼上, 而 通 事 舍人 得 赦 宣读。开封 府 大理 寺 排列 罪人 在 楼前, 罪人 皆 绯 缝 黄 布衫, 狱吏 皆 簪 花 鲜 洁, 闻 鼓声, 疏 枷 放 去, 各 山 呼 谢恩 讫, 楼下 钧 容 直 乐 作, 杂剧 舞 旋, 御 龙 直 装 神 鬼, 斫 真 刀 倬刀。 楼上 百官 赐 茶 酒, 诸 班 直 呈 拽 马队, 六 军 归 营, 至日 晡 时 礼 毕。

十二月初八,喝腊八粥

十二月, 街市 尽 卖 撒 佛 花、 韭黄、 生菜、 兰 芽、 勃 荷、 胡桃、 泽 州 饧。 初八 日, 街 巷 中有 僧尼 三 五人, 作 队 念佛, 以 银 铜 沙 罗 或 好 盆 器,坐 一 金 铜 或 木 佛像, 浸以 香水, 杨 枝 洒 浴, 排 门 教化, 诸 大 寺 作 浴 佛 会, 并 送 七 宝 五味 粥 与 门徒, 谓之“ 腊八 粥”。

除夕,大傩仪、埋崇、守岁
大傩仪:古代驱鬼逐疫的一种仪式,商周时已有这种习俗,比如《论语•乡党》就有乡人傩的记载,到今天在一些地区仍然存续,在《文化苦旅》中有一篇讲的就是贵池傩的故事

至 除 日, 禁 中 呈 大 傩 仪, 并用 皇城 亲事 官。 诸 班 直 戴 假 画, 绣 画 色 衣, 执 金 枪 龙 旗。 教 坊 使 孟 景 初 身 品 魁伟, 贯 全副 金 镀铜 甲 装 将军。 用 镇 殿 将军 二人,亦 介 胄, 装 门神。 教 坊 南 河 炭 丑恶 魁 肥, 装 判官。 又 装 钟馗、 小妹、 土地、 灶 神 之类, 共 千余 人, 自 禁 中 驱 崇 出 南 薰 门 外转 龙 弯, 谓之“ 埋 崇” 而 罢。 是 夜 禁 中 爆竹 山 呼,声闻 于外。 土 庶 之家, 围炉 团 坐, 达旦 不 寐, 谓之“ 守岁”。

拓展

开封樊楼的前世今生-开封大学学报
北宋东京城想象图-中国国家地理
百家讲坛:清明上河读宋朝
CCTV纪录片《园林》5 汴京艮岳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