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日报使用体验与思考

很多人都知道,既然知乎掌握了这么多优质的UGC内容,当然要做媒体。这种显而易见的观点我就不说了,写一些关于知乎日报的使用体验与思考

知识的边界

「知乎为什么要做知乎日报」这个问题里,黄继新表达了知乎的野心:

知乎,能不能成为中文互联网上最强大的高质量知识社区?

分一杯羹,并不很难,做到最强,谈何容易

毫无疑问,知乎已经是质量很高的内容社区了,但显然知乎并不满足于此。做中文世界最强大的知识社区,而这件事情并无前例。横亘在知乎面前的问题是:知识的边界在哪里?

知乎想做最强大的知识社区,但显然,知识的边界,并不止于知乎

于是知乎日报做了第一件事情:知乎日报的内容并不完全来自于知乎

知识的边界1 知识的边界2 知识的边界3

第一个图可以看出知乎日报对转载内容作了两个处理:
1. 标注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2. 优化了排版,使其符合知乎风格

第二个图列举了知乎日报对转载内容的主要(目前来看是唯一)使用方式:专题
专题一般有比较具体的方向,并且组建独立的编辑团队对内容进行筛选、转载、优化,编辑团队由知乎员工和内容提供方共同组成

第三个图显示了用户未关注的专题,在列表中会做特殊标识,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是对“该内容非原创”的委婉表达(为什么这么说,见下文)

对这件事情,知乎上面有所讨论,也有一些反对的声音

我上知乎就是为了看知乎的内容,而不是为了看36kr、好奇心日报或其他网站的内容

相反,在我看来,不拘一格,引入知乎之外的,中文互联网世界的高质量知识内容,对于知乎来说,意义重大,且义不容辞

知乎想做中文互联网上最强大的知识社区,就不能只做“知乎”这样一个社区,而需要“知乎日报”这样一个平台

如果有朝一日,我们可以有一千个果壳,可以有一千个豆瓣,可以有一千个36kr,但我们只能有一个知乎,到那时候,我想知乎大概就是中文互联网上最强大的高质量知识社区了

总结

  1. “知乎”是知识的社区,而“知乎日报”是知识的平台
  2. 转载内容在知乎只有“专题”一个通道,内容和格式要“知乎化”
  3. 一个专题只对应很少的内容提供方,甚至只有一个内容提供方,专题更像是“提供方”在知乎的自留地,有很高的独立性,甚至在列表这个层面,就有体现了(如第三个图,接上文)

当然,转载内容局限于专题,但专题并不局限于转载,很多新专题完全来自于知乎自有内容,这与上边的分析并不冲突

每天三次,每次七分钟

有一个已经被用烂的梗叫做"二八原则",哪哪都能用,显然对于内容网站,也是如此:在UGC类社区中,真正贡献内容的用户占全体用户的比例符合二八原则,有时甚至小的惊人,更多分析,可参见下面两篇文章:「内容社区之内容产生,黄小猫o00o」「第一次民间版知乎用户分析报告,苏莉安」

根据苏莉安同学的数据报告,知乎用户中至少回答过一个问题的用户约16.24%,而粉丝数过十的用户只有3.92%了,你如果拥有哪怕一个点赞过千的答案,那就绝对是千里挑一了(0.1633%),这些比例已经完全不是二八法则所能形容的了

结论就像苏莉安所说的那样:

尽管许多人最近开始说知乎是个社交网站,抱怨有效信息被稀释、灌水的人也越来越多。但对绝大多数人而言,来到这里还是为了阅读与倾听,而不是为了发表自己的看法的。

于是知乎日报做了第二件事情:知乎日报专为阅读准备,并增强了评论的功能

评论1 评论2

可以看到,评论分为长评和短评,并且优先显示长评,评论之间的讨论也更多了

《简约至上,交互设计四原则》一书中曾经提到三种用户:专家型用户、随意型用户和主流用户,而知乎日报显然把握住了主流用户的核心需求

「知乎为什么要做知乎日报-张亮的回答」里,可以看到知乎日报在满足主流用户(读者)需求方面的明显效果

作为知乎的投资人,我终于能让我妈使用并享受知乎内流动的高质量内容了。

当然,知乎日报也不再提供“回答问题”的功能,与知乎移动端app对比可知,知乎日报是完全独立于知乎的。知乎日报不再是你“与世界分享你的知识、经验和见解”的地方,而是你“每天三次,每次七分钟”的阅读时光

整理、精选和优化

知乎日报做的第三件事情是对内容的整理、精选和优化,这几乎是每一个媒体都会做的事情。而对海量内容进行重新整理和精选,对知乎来说,可以说尤其重要

不同来源,统一格式

格式1 格式2 格式3 格式4

知乎日报的内容可以来自于单一问题单一回答、单一问题多个回答、多个问题、知乎专栏和站外转载,之后可能有更多的来源,但无论哪种来源,知乎日报都提供了统一的格式和相似的用户体验

修改标题、提供头图、补充内容、优化排版

格式1 格式3 格式2 格式4

上面分别是「比一般车位大的‘女性停车位’是否是歧视?」这个问题的原版和知乎日报版,可以看到,知乎日报提供了头图、对标题进行了重命名、对补充新闻进行了优化(包括很多原版并没有补充内容的问题,知乎日报也加入了一些补充新闻)、对答案进行了重新排版,总的来说,优化了阅读体验

专题、合集与对答案的整合

我觉得知乎日报最让我欣喜的地方之一就是对抖机灵答案的整合。抖机灵答案在知乎一直是比较受争议的,虽然我们一定程度上觉得抖机灵的答案影响了知乎问答的深度,但我们仍禁不住为一些确实十分狡黠的抖机灵回答喝彩

这就好比我们既喜欢内容深刻的电影,但也热爱欢乐诙谐的喜剧吧

专题 合集 瞎扯

上面三张图依次分别是知乎专题、知乎合集和我最喜爱的瞎扯栏目

上面说到了专题更像是“专题主编”在知乎的自留地,那么合集则是知乎官方的栏目。目前来看,专栏更侧重于有迹可循(具体)的分类,比如心理学、互联网、设计日报等,集合更侧重于无迹可循(抽象)的分类,比如深夜惊奇、瞎扯等

对这些对内容进行重新整理的行为也可以让一些优质的老内容得到重新展示,优质的新内容快速曝光,更大程度的发挥知乎高质量内容沉淀的价值

总结

  1. 知乎日报对知乎的海量内容进行了重新整理和精选,更大程度的发挥知乎高质量内容的价值
  2. 知乎日报对转载内容重新编辑,提供了统一的格式和相似的用户体验
  3. 知乎日报对阅读体验进行了优化,包括头图、标题、排版、补充资料等

抽象、简化和创新

一般来讲,移动互联网时代,各大网站开发APP应用都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因为手机界面很小,所以APP往往需要对原本web端的网站内容进行重新整理,这其中也往往要用到《简约至上》中提到的四原则:删除、组织、隐藏、转移

抽象和简化:浏览、阅读、点赞、分享、评论

抽象1 抽象2

上面两张图片分别是「为什么日本的自杀率很高」这个问题的知乎版和知乎日报版,可以看到知乎日报版有以下几个主要区别:

  1. 只能赞,不能踩
  2. 只能阅读和评论,不能关注作者、举报问题、感谢、没有帮助、私信等
  3. 增强了分享功能

很多社区类的网站在传统的运营方法下,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功能”:关注、点赞、积分、金币、等级、勋章、认证等等等等,大部分功能都已经离网站的核心功能相去甚远,臃肿不堪。知乎也有相似的问题,比如:赞和感谢、踩和没有帮助,对于很多人来说,根本分不清其中的区别

知乎日报强化了知乎的媒体属性,剥离了很多社交相关的产品功能后,对于大部分用户来说,体验更加纯净了

移动端的创新

在交互细节上,知乎日报也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比如极简的底部Tab栏、左划后退、下划翻页,为什么我觉得是大胆的尝试呢,是因为底部Tab栏没有使用辅助的文字描述,手势操作也没有进行任何指引(比如下划翻页刚开始使用时很不习惯,习惯了之后,也谈不上喜欢)

但最终可实现的效果依然是,如果我更懒一些,不点赞、不分享、不评论只是阅读的话,那么完全依靠手势就可以完成知乎日报的使用

移动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多的公司需要考虑如何将自己原本web端的网站平滑过渡到一个移动端的app,我想大家最终的方向无疑都是:对老产品的功能进行抽象、对臃肿不堪的网站端进行简化、针对移动端的特性进行创新

希望大家,不要怕,不要悔

总结

  1. 知乎日报对知乎的媒体属性进行了抽象,强化了浏览、阅读、点赞、分享和评论功能
  2. 知乎日报对知乎web端中繁多的功能进行了简化
  3. 知乎日报针对移动端的特点做了优化

总结

这不是一篇产品分析,产品分析是很理性的东西,需要大量的研究和数据调查。这是一篇产品观察、体验与思考,是很感性的东西,希望管窥蠡测,见微知著

上边的长篇大论可以总结为下面的四句话(主语都是知乎日报)

  1. 扩展了知乎的边界,从社区到平台
  2. 专为阅读准备,优化了主流用户的核心需求
  3. 对海量内容进行了整理和精选
  4. 在移动端对知乎进行了抽象、简化和创新

Ps. 本文针对知乎日报ipad版,版本号2.5.3
Ps2. 知乎日报已经出了3.0的测试版,不过我没用到,也许用了之后会证明我的一些想法是错的,到时再看(听说人人都是主编了?那不是和简书有点像吗)